共 21 条
湘、黔地区前寒武——寒武纪过渡时期硅质岩生成环境研究
被引:41
作者:
江永宏
李胜荣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来源:
关键词:
湘、黔地区;
前寒武-寒武纪;
硅质岩;
生成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4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湘、黔地区张家界、遵义一带分布有黑色岩系型Ni-Mo-PGE矿床,硅质岩作为矿化体标志之一。对黑色岩系中硅岩的地质产状、标型特征、成因意义的研究均反映了热水成因,其生成时的热水环境温度变化为80 98 ℃。硅的稳定同位素δ30Si值( -0·5‰-0·3‰)清楚地反映湖南张家界三岔硅质岩形成环境属于特殊的较深水海槽类型,并总体与武陵期基性、超基性岩类在黑色岩系物质供应方面所可能起的积极作用有关。而湖南三岔硅质岩的氧同位素不仅与美国阿拉斯加De Long山海底喷流沉积的氧同位素组成比较接近,与湘西北慈利层状硅岩的变化区间(18·12‰22·55‰)以及中国秦岭凤太硅岩的变化区间(18·74‰22·05‰)吻合,应为热水喷流沉积型。热水矿化也为Ni、Mo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经过投点研究证实,本区硅质岩主要是热水沉积物区的硅质岩;;是富硫化物层多种成矿元素沉淀高峰期前后出现的富硅质热卤水活动的遗迹。而通过依据自生矿物组合对黑色岩系型镍钼铂族多金属矿化作用介质的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进行了恢复;;证明包括后生阶段的硫化物-方解石细脉;;成岩成矿均对应着一定的介质条件;;本区域硅质岩生成于微碱性的介质环境;;硅质岩的介质pH≈7·0 7·8 ;; Eh≈0·0 0·1 V。
引用
收藏
页码:622 / 629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