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百可利对6-羟多巴胺不同注射位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9
作者:
何国荣
[1
]
穆鑫
[1
]
李晓秀
[1
]
王月华
[1
]
方莲花
[1
]
孙岚
[1
]
吕扬
[2
,3
]
杜冠华
[1
,3
]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物靶点研究与新药筛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晶型药物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百可利;
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黑质纹状体通路;
内侧前脑束;
纹状体尾壳核;
神经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2.5 [震颤麻痹综合征];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1 ;
摘要:
目的观察百可利对6-羟多巴胺(6-OHDA)内侧前脑束(MFB)和纹状体尾壳核(CPu)两个不同注射位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两个注射位点模型分别记为:MFB-M,CPu-M。方法运用6-OHDA两点注射法,损毁大鼠左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制备PD模型。记录大鼠后肢肌电(EMG)信号频率观察肌肉震颤;测定大鼠自主活动;电化学法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内酪氨酸羟化酶(TH)、OX-42表达;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给药3周后,两个注射位点的模型组行为改变趋势一致,百可利在两个注射位点的模型动物上药效表现不同,在CPu-M组可明显提高PD大鼠自主活动数(P<0.05)。EMG信号分析显示,在MFB-M组,给予百可利,肌电频率降低55%;在CPu-M组,给予百可利,肌电频率降低60%。EMG时效研究表明,在CPu-M组,百可利药效持续420 min以上。纹状体递质水平显示,两个注射位点的模型组DA递质水平差异很大,在CPu-M组,百可利能够明显升高DA水平(P<0.05)。两个注射位点的模型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趋势一致,在CPu-M组,百可利有更明显神经元保护作用(P<0.05),在MFB-M组,百可利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作用更强(P<0.01)。结论不同注射位点制备的PD模型能够反映不同时期PD的病理变化,百可利可通过抑制炎性介质生成和释放、保护残存神经元、恢复神经元功能等机制改善PD不同发病时期模型动物的行为学症状。
引用
收藏
页码:623 / 630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