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饱和煤层气藏成藏机理

被引:2
作者
赵群 [1 ]
王红岩 [1 ]
康永尚 [2 ]
刘洪林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超饱和; 煤成气; 气藏形成; 机理; 构造; 盖层; 解吸; 岩浆岩; 温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超饱和煤层气藏主要指煤层的含气量超过煤层的吸附能力的煤层气藏。根据大量的试验研究,并结合对具体煤层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的分析,探讨了影响超饱和煤层气藏形成的条件(气源、盖层、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四种超饱和煤层气藏的成藏模式:构造抬升压力自解吸型超饱和煤层气藏、构造下降温度自解吸型超饱和煤层气藏、它生气源补给型超饱煤层气藏、岩浆岩烘烤温度自解吸型超饱和煤层气藏;进而提出,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不应受风氧化带的控制,而应在煤层上覆封盖条件较好的浅层寻找超饱和煤层气藏,对浅层超饱和煤层气首先进行开发有望获得突破。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131 +1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我国高低煤阶煤层气成藏的差异性 [J].
赵群 ;
王红岩 ;
李景明 ;
宋岩 ;
刘洪林 ;
李贵中 ;
王勃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1) :129-133
[2]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水文地质特征 [J].
王红岩 ;
张建博 ;
刘洪林 ;
秦勇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1, (05) :33-36
[3]   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在煤层气勘探中的地质意义——以沁水盆地为例 [J].
张建博 ;
陶明信 .
沉积学报, 2000, (04) :611-614
[4]   华北煤变质作用对煤含气量和渗透率的影响 [J].
杨起 ;
汤达祯 .
地球科学, 2000, (03) :273-277+333
[5]   中国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分布与成因探讨 [J].
秦勇 ;
唐修义 ;
叶建平 ;
焦思红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0, (02) :1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