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TPP的距离有多远?

被引:6
作者
张建平
机构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TPP; 自由贸易协定; RCEP; 一带一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44 [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1202 ; 020202 ;
摘要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实质是从自由贸易协定走向自由经济协定。2013年中国对TPP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认为TPP是走向亚太一体化的可能路径之一,但转变前关于TPP的阴谋论等以及转变后的立入论,均不客观、不现实。虽然目前TPP达成基本协议且中国持开放态度,但中国距TPP有很大距离。除在货物贸易自由化水平、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和投资规则的巨大开放水平差异外,标准与认证、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劳工标准、政府采购等边界后问题对中国的现实管理体制和机制构成了严峻挑战。短期内中国不具备加入TPP谈判的客观条件。中长期如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规则制定权,中国也不应加入TPP,而应通过寻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轨道与TPP轨道融合方式,走向亚太自贸区,并寻求合适时机进行改革与调整,有条件地寻求21世纪经贸规则话语权。加速新一轮改革开放,推进RCEP谈判和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大小自贸区网络叠加效应可助中国平衡TPP的负面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6+5 +5-6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全球价值链如何改变了贸易政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和启示 [J].
盛斌 ;
陈帅 .
国际经济评论, 2015, (01) :85-97+6
[3]   TPP环境议题动向、原因及对我国的影响 [J].
李丽平 ;
张彬 ;
陈超 .
对外经贸实务, 2014, (07) :11-14
[4]   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 [J].
彭支伟 ;
张伯伟 .
国际贸易问题, 2013, (04) :83-95
[5]   TPP、RCEP谈判与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 [J].
陈淑梅 ;
全毅 .
亚太经济, 2013, (02) :3-9
[6]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成本收益分析:中国的视角 [J].
沈铭辉 .
当代亚太, 2012, (01) :5-34
[7]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研究前沿与架构 [J].
刘中伟 ;
沈家文 .
当代亚太, 2012, (01) :35-59
[8]   美国加入TPP的动因分析 [J].
陆建人 .
国际贸易问题, 2011, (01) :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