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与认同之际:比较文学的人文品格与当代使命

被引:6
作者
宋炳辉
机构
[1]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关键词
比较文学; 人文学科; 人文学术; 比较学; 人文科学; 巴斯奈特; 法国学派; 当代使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0-03 [文学的方法论];
学科分类号
050108 ;
摘要
<正>以语言、文化、国族、学科等跨越性研究为宗旨的比较文学,从其萌生期开始就始终面临着差异与普遍、多元与整体的形而上命题的挑战。克服差异、寻找相似、发现类同,乃至提升普遍性,从来就是这个学科最基本的运思逻辑。这种运思逻辑其实包涵了"显异"和"求同"两个向度:一方面,面对文化差异,理解、阐释异文化的文学对象是它的天命;另一方面,从差异中发现相通、相似,并试图进一步做出概括性提升,也是它最基本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1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2]   比较文学的学科导向和问题导向 [J].
刘康 .
中国比较文学, 2009, (01) :32-35
[3]   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反思 [J].
苏珊巴斯奈特 ;
黄德先 .
中国比较文学, 2008, (04) :1-9
[4]  
天下的当代性[M]. 中信出版社 , 赵汀阳, 2016
[5]  
惠此中国[M]. 中信出版社 , 赵汀阳, 2016
[6]  
比较文学批评导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巴斯奈特, 2014
[7]  
一门学科之死 .2 斯皮瓦克,张旭,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