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研究

被引:25
作者
黄常锋 [1 ,2 ]
何伦志 [1 ,2 ]
刘凌 [1 ,2 ]
机构
[1] 新疆大学经济研究所
[2]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模型改进; 实证; 新疆;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0.10.012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首先分析了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存在的不足,即未考虑各类资源间的匹配以及权重取值过于主观,并对其进行了改进。然后应用改进后的模型对新疆1978—2008年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1978—2008年,新疆相对耕地资源承载力最大,其次是耕地和经济资源均衡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最弱;②新疆的相对综合承载力和过剩人口1978—2000年呈递增趋势,而2001—2008年处于逐渐恢复和扩张的态势;③新疆人口目前仍处于过剩状态。同时比较分析了模型改进前后的实证结果,并对新疆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612 / 16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天津市1997年-2006年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J].
冯海云 ;
李洪远 ;
孟伟庆 ;
常华 ;
马春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 (02) :6-11
[3]   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改进及其实证分析 [J].
李泽红 ;
董锁成 ;
汤尚颖 .
资源科学, 2008, (09) :1336-1342
[4]   宁夏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岳晓燕 ;
汪一鸣 ;
赵亚峰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7, (03) :55-59
[5]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山东省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刘兆德 ;
马传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5) :52-56
[6]   黑龙江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比较研究 [J].
景跃军 ;
陈英姿 .
求是学刊, 2006, (03) :63-68
[7]   安徽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 [J].
罗朝晖 ;
陈丹 ;
卞海文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 (02) :68-70
[8]   河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J].
鲍常勇 ;
崔志军 .
中州学刊, 2005, (01) :88-90
[9]   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 [J].
王宗明 ;
张柏 ;
何艳芬 ;
宋开山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02) :5-10
[10]   江苏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J].
何敏 ;
刘友兆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 (03) :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