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群空间分布格局与联动机理研究

被引:12
作者
李嬛 [1 ]
宁越敏 [2 ]
魏也华 [3 ]
陈斐然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2]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3] 犹他大学地理系及公共与国际事务研究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群; 空间分布; 联动效应; 传导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引导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群协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基于空间平滑核密度估算法、空间溢出系数、局域空间聚类指数、关联度滞后效应模型和因果检验模型,系统分析我国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上中下游地区联动机理。研究表明:1目前长江流域发育程度达到城市群界定标准的有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2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之间经济发展存在正向关联;3在流域联动方向上呈现出自下游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游城市群→上游成渝城市群的单向联动关系,且引致关联存在滞后效应。因此,有效畅通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空间溢出渠道、提高沿江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度,是缩小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空间分布差异,推动流域一体化实现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1797 / 180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41]   论都市圈地域空间的组织 [J].
张京祥 ;
邹军 ;
吴启焰 ;
陈小卉 .
城市规划, 2001, (05) :19-23
[42]   中国典型都市连绵区形成机制初探——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例 [J].
徐永健 ;
许学强 ;
阎小培 .
人文地理, 2000, (02) :19-23
[43]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形成机制与跨区域规划研究 [J].
宁越敏 ;
施倩 ;
查志强 .
城市规划, 1998, (01) :15-19+31
[44]   穗港澳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机制研究 [J].
阎小培 ;
郭建国 ;
胡宇冰 .
地理研究, 1997, (02) :23-30
[45]   辽宁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J].
赵永革 ;
周一星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7, (01) :37-44
[46]   论中国都市连绵区的形成、发展及意义 [J].
赵永革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 1995, (01) :15-22
[47]   关于明确我国城镇概念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建议 [J].
周一星 .
城市规划, 1986, (03)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