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频率的辐射状配电网分层分布式ANN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22
作者
束洪春 [1 ]
董俊 [2 ]
段锐敏 [1 ]
朱梦梦 [1 ]
田鑫萃 [3 ]
曹璞麟 [3 ]
机构
[1]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3]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辐射状配电网; 故障定位; 自然频率; 分层分布式人工神经网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M73 [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当辐射状配电网不同分支发生故障时,其故障电压行波经由不同分支组合的传播路径到达母线侧量测端,由量测端获得的故障暂态电压的自然频率及其幅值分布亦不相同。不同分支组合的行波传播路径与自然频率及其幅值分布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来反映此种映射关系,实现辐射状配电网的故障定位及分支识别。利用故障后四分之一工频周期时窗的零序电压自然频率作为分层分布式ANN模型的输入样本,先进行故障定位;再以自然频率对应的幅值作为输入样本,进行故障分支识别,故障距离和故障点所在分支编号作为其输出。大量电磁暂态仿真表明,该方法有效。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800kV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的单端电压自然频率方法 [J].
束洪春 ;
田鑫萃 ;
张广斌 ;
刘可真 ;
孙士云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 31 (25) :104-111
[2]   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综述 [J].
马士聪 ;
高厚磊 ;
徐丙垠 ;
薛永端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 37 (11) :119-124
[3]   移动式比相法配电网接地故障定位研究 [J].
张利 ;
杨以涵 ;
杨秀媛 ;
彭谦 ;
司冬梅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 29 (07) :91-97
[4]   一种基于固有频率的长距离输电线路保护方案 [J].
黄少锋 ;
王兴国 ;
刘千宽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08) :59-63
[5]   一种提取行波自然频率的单端故障测距方法 [J].
邬林勇 ;
何正友 ;
钱清泉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10) :69-75
[6]   树型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行波测距新算法 [J].
张帆 ;
潘贞存 ;
张慧芬 ;
丛伟 ;
马琳琳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28) :46-52
[7]   基于C型行波法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的实用研究 [J].
于盛楠 ;
杨以涵 ;
鲍海 .
继电器, 2007, (10) :1-4+12
[8]   配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初探 [J].
季涛 ;
薛永端 ;
孙同景 ;
徐丙垠 ;
陈平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 (19) :66-71
[9]   基于行波理论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的研究 [J].
严凤 ;
杨奇逊 ;
齐郑 ;
杨以涵 ;
胡立蜂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09) :41-47
[10]   辐射状馈线故障测距的测后模拟法 [J].
束洪春 ;
高峰 ;
葛耀中 ;
陈学允 ;
许承斌 .
电网技术, 2000, (06) :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