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

被引:7
作者
赵红领
杜秦川
机构
[1] 宁夏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进展性脑梗死; D-二聚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在早期进展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7例,分为早期进展组31例,非早期进展组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患者入院即刻和第3天的血浆DD浓度,同时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早期进展组入院即刻、第3天的血浆DD水平均高于非早期进展组(P<0.01)。2组入院第3天DD水平高于入院即刻(P<0.01)。在早期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入院即刻DD可作为独立预测ACI早期进展的因素(P<0.05)。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与SSS下降分值呈直线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水平升高,血浆DD水平值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展的标志物。
引用
收藏
页码:278 / 28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川崎病患儿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变化的意义[J]. 阳明玉,秦静庭,杨方源,王昕,张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19)
[2]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J]. 李芳,段国威,王炜.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12)
[3]   依达拉唪和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J].
付恩宏 ;
尚华 ;
李飞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13 (11) :69-70
[4]   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心电图改变关系 [J].
祝小燕 ;
朱晓云 ;
许志华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13 (11) :105-106
[5]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放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与血浆癌胚抗原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张美云 ;
李晓凤 ;
刘芹 .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9, 12 (02) :144-145
[6]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J].
赵迎宾 ;
袁亮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 12 (13) :40+42-40
[7]   冠心病患者血脂和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J].
冯俊 ;
唐海沁 ;
陈建中 ;
李结华 ;
刘先进 ;
孙彤 ;
桂雪琼 ;
夏静 ;
王夏芹 .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8, (04) :362-364
[8]   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血测定含量对比 [J].
李世光 ;
蔡大炜 ;
陈良余 ;
周阳 ;
倪训业 ;
严激 .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8, (04) :414-414
[9]   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情的评估 [J].
李晓凤 ;
张美云 ;
刘爱勇 ;
王云华 ;
李佳 ;
段爱文 .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8, (03) :267-268
[10]   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J].
宋乐官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 (05) :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