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衡量”理论发展源流及其对中国法律适用的启示

被引:28
作者
余净植
机构
[1]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关键词
(利益)衡量; 价值判断; 法律适用方法; 规范; 研究进路;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2011.06.003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益衡量"是在法律形式主义的对立面上被提出的,用以指称那种在具体案件的背景下,比较权衡系争利益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或方法。利益衡量理论在以德国为代表的欧陆国家出现并发展起来,其他法系国家也在批判法律形式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关的理论。各国的衡量理论大致呈现出事实论和规范论的两种倾向性。规范论的衡量进路体现了司法衡量需要同时关照规范和事实两个维度,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法规范及规范体系性的价值。鉴于中国法学研究和司法实务在形式理性、逻辑分析及精确思维方面的欠缺,所以采取以规范分析为进路、围绕规范而展开的司法衡量方法,对于中国法治的发展和司法公正而言尤为必要。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美国宪法审查中的“衡量” [J].
余净植 .
河北法学, 2010, 28 (04) :167-171
[2]   方法论上之盲目飞行——利益法学方法之评析 [J].
陈林林 .
浙江社会科学, 2004, (05) :62-70
[3]   论利益衡量方法在行政诉讼确认违法判决中的适用 [J].
章剑生 .
法学, 2004, (06) :48-57
[4]   判决书的法理分析 [J].
龚德培 ;
张坤世 .
中国律师, 2000, (06) :8-11
[5]  
法律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特色[J]. 顾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5(02)
[6]  
法律方法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陈金钊, 2007
[7]  
法律方法[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陈金钊, 2006
[8]  
日本的民法解释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段匡著, 2005
[9]  
法理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周裕坤主编, 2005
[10]  
法学方法论[M]. 商务印书馆 , (德)卡尔·拉伦茨(KarlLarenz)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