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屏障研究

被引:6
作者
夏本安 [1 ]
王福生 [1 ]
侯方舟 [2 ]
机构
[1] 湖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2] 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两型”社会; 生态屏障; 森林; 湿地; 生态基地; 环境; 空间; 保护; 建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构筑城市(群)生态屏障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之一。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范围、征用土地、人口数量、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生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生态屏障建设备受关注。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专项调查、专题研究、学术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相关原理,通过对区域生态压力、需求、承载力的分析,借助RS、GIS、GPS等现代高新技术,科学区划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屏障的空间层级、结构、布局、功能区,明确了各功能区的建设方向、目标,提出了分区管理和分级保护等具体空间管治措施,规划2020年前保护建设工程项目。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必须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按生态隔离组团方式科学布局城市空间,预留足够的生态基地,优先构筑稳固的生态屏障;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和目标定位,严格管治和合理布局生态用地,加强部门规划统筹协调,依法严格保护森林和湿地;加强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融资力度,抓紧实施生态屏障工程建设,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提高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能力的社会发展目标。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生态屏障建设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同时也可为全国其它城市(群)生态屏障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6231 / 624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济南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 [J].
孔繁花 ;
尹海伟 .
生态学报, 2008, (04) :1711-1719
[2]   从生态足迹看上海的可持续发展 [J].
周冯琦 .
上海经济研究, 2007, (11) :53-60
[3]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热环境空间格局动态 [J].
江学顶 ;
夏北成 .
生态学报, 2007, (04) :1461-1470
[4]   我国城乡空间生态规划新思路 [J].
黄平利 ;
王红扬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7, (02) :228-232
[5]   中国中部六省生态足迹实证分析 [J].
张桂宾 ;
王安周 .
生态环境, 2007, (02) :598-601
[6]   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赵先贵 ;
肖玲 ;
马彩虹 ;
韦良焕 ;
高利峰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6) :1202-1207
[7]   苏南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生态优化调控研究 [J].
李杨帆 ;
朱晓东 ;
潘涛 .
生态学杂志, 2006, (02) :207-211
[8]   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差异实证分析 [J].
张颖 ;
王万茂 .
中国土地科学, 2004, (04) :19-24
[9]   城市地域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以深圳市为例 [J].
李卫锋 ;
王仰麟 ;
蒋依依 ;
李贵才 .
生态学报, 2003, (09) :1823-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