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退耕工程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被引:7
作者
张咏梅
包维楷
庞学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 退耕还林还草; 环境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生态旅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人类生存哲学的革新,是可持续发展思维方式的具体实践。其目的在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达到人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探讨了两大工程顺利推进并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的因素:(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原则;(3)加强恢复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制定科学的工程评估和监测标准;(4)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5)完善工程机构建设;(6)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办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96 / 3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攀西地区实施退耕和天保工程的问题及对策 [J].
宫阿都 ;
彭奎 ;
杨清伟 ;
范月娇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2) :128-132
[2]   中外退耕还林还草之比较及其启示 [J].
李世东 .
世界林业研究, 2002, (02) :22-27
[3]   长江上游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J].
陈国阶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6) :544-549
[4]   长江上游陡坡耕地退耕的难点与对策 [J].
刘照光 ;
潘开文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5) :426-431
[5]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与西部大开发 [J].
尚杰 ;
于法稳 .
生态经济, 2001, (09) :5-6+10
[6]   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宏观与决策选择 [J].
田雪原 .
人口研究, 2001, (04) :1-11
[7]  
四川退耕还林发展中经济林若干问题的思考[J]. 陈礼清,赵安玖.四川林勘设计. 2001(02)
[8]  
四川退耕还林发展中经济林若干问题的思考[J]. 陈礼清,赵安玖.四川林勘设计. 2001 (02)
[9]   “生态文明”概念辨析 [J].
张旭平 .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1, (02) :86-90
[10]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重建的经济补偿机制探析 [J].
宗臻铃 ;
欧名豪 ;
董元华 ;
杨林章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1)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