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气藏开发分类探讨

被引:9
作者
康毅力
罗平亚
机构
[1] 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油井完井技术中心
[2] 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油井完井技术中心 四川南充
[3] 四川南充
关键词
煤成气; 气藏类型; 气藏开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55 [油气资源与储量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煤岩气藏在孔隙结构、天然气赋存方式和产出机理方面均表现出区别于其它气藏的特殊性。已经形成的关于煤岩气藏分类主要用于指导勘探和选区评价 ,随着国外煤层气开发成功的气藏类型逐渐增多 ,特别是我国开发试验区规模和数量的扩大 ,综合各类气藏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 ,提出区别于选区评价及勘探的煤岩气藏开发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考虑煤层厚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和裂隙含水状况等因素 ,对煤岩气藏进行分类。实例分析表明 ,类似圣胡安、黑勇士盆地的中、高渗煤岩气藏的开发问题已基本解决 ,低渗、致密煤岩气藏开发是今后的主攻方向 ,仍存在一些关键理论和技术难题尚待解决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104 +10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煤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层损害的影响 [J].
李前贵 ;
康毅力 ;
徐兴华 ;
徐进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2, (03) :1-5
[2]   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蔚远江 ;
杨起 ;
刘大锰 ;
黄文辉 .
地质科技情报, 2001, (01) :56-60
[3]  
我国煤层气开采利用现状及其产业化展望[J]. 鲜学福.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S1)
[4]   中国煤层气产业形成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J].
陈永武 ;
胡爱梅 .
天然气工业, 2000, (04) :19-23+9
[5]   煤层气储集层评价参数及其组合 [J].
苏付义 .
天然气工业, 1998, (04) :29-34+4
[6]   中国煤层气分布特征及高产富集因素 [J].
赵庆波 ;
李五忠 ;
孙粉锦 .
石油学报, 1997, (04) :1-6
[7]   控制煤层气含量及可采性的主要地质因素 [J].
张胜利 ;
陈晓东 .
天然气工业, 1997, (04) :24-28+4
[8]   影响煤层气可采性的主要地质参数 [J].
樊明珠,王树华 .
天然气工业, 1996, (06) :53-57+100
[9]   我国油藏开发地质分类的初步探讨 [J].
裘亦楠 ;
陈子琪 ;
居娟 ;
田增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3, (05) :35-48
[10]  
SY/T 6168-1995. 气藏分类[S].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