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单向稳态渗流压力分析

被引:8
作者
侯晓春 [1 ]
蒋漫旗 [2 ]
郝明强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微裂缝; 特低渗透油藏; 稳态; 单向渗流; 压力分布;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8.05.023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研究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特殊的流体渗流规律,重新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综合影响的渗流运动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一维单向稳态渗流的数学模型,采用Kirchhoff变换,获得了压力分布解析公式。最后采用算例,对压力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一维单向渗流的压力分布影响因素比较多,如启动压力梯度、变形系数、生产压差和排距等,并且这些因素均以非线性方式产生综合影响。单向渗流的压力分布不再是直线形式,而是凸形曲线。等压线分布亦不均匀,近井附近压力消耗严重。启动压力梯度大时,压力损失主要是沿程损失;启动压力梯度小时,压力损失主要由压敏效应消耗在近井区域。远离井底仍然是近似直线压降。放大生产压差和减小排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88+116 +116-1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研究.[D].郝明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6, 01
[2]  
热传导.[M].(美)奥齐西克(Ozisik;M.N.)著;俞昌铭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单相流体渗流特征 [J].
郝明强 ;
刘先贵 ;
胡永乐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6) :79-81+116
[4]   粘土矿物及流体对低渗透岩心渗流特性的影响 [J].
王正波 ;
岳湘安 ;
韩冬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2) :89-92+95+117
[5]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压力敏感性研究 [J].
郝明强 ;
杨正明 ;
刘学伟 ;
刘先贵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4) :471-473
[6]   吸附水层对低渗透油藏渗流的影响机理 [J].
刘德新 ;
岳湘安 ;
燕松 ;
侯吉瑞 ;
汪龙梅 ;
张继红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6) :40-42+84
[7]   大庆东部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储层介质和流体的变化 [J].
史连杰 ;
陈建革 ;
苏永新 ;
贾振岐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9, (02) :87-8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