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与象征关系的认知符号学阐释

被引:10
作者
许宁云
机构
[1]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隐喻; 象征; 联想; 认知符号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05 [写作学与修辞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于隐喻与象征的关系,学界的看法虽无甚分歧,但其分析大都显得不够系统和明晰。文章拟从"联想"的认知心理学意义着手,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探讨隐喻与象征的关系,并基于皮尔士(Charles A.Pierce)的动态符号观对隐喻和象征分别作出符号学的定义,此定义可将隐喻和象征纳入统一的符号学解释框架之中,因而可使二者的关系更加系统化、明晰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海外学者比较诗学研究的三种形态 [J].
张万民 .
文艺理论研究, 2008, (01) :21-26
[3]   从赋比兴到整体象征 [J].
张远山 .
社会科学论坛, 2004, (07) :14-20
[4]  
隐喻.[M].冯晓虎; 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5]  
隐喻理论与文学传统.[M].季广茂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语言的符号性.[M].丁尔苏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