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磷胁迫下木豆利用磷的基因型差异及其机制

被引:5
作者
秦丽凤 [1 ]
玉永雄 [2 ]
黎晓峰 [3 ]
顾明华 [3 ]
机构
[1] 桂林医学院生物技术学院
[2]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3] 广西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木豆[Cajanus Cajan(L.)Millsp]; 磷胁迫; 磷利用效率; 基因型; 机理;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7.06.044
中图分类号
S5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木豆[Cajanus Cajan(L.)Millsp]MD2、MD5、MD7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木豆对磷的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低磷(P1 μmol·L-1)胁迫下,木豆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其中MD2、MD7属于磷素吸收、利用效率较强的基因型,而MD5为磷素效率较低的基因型。低磷培养16d后,磷高效的基因型的根/冠比显著增加,根分泌的酸性磷酸酶(APA)活性较高,说明木豆对磷素的吸收效率与植株的根冠比及根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有关。在低磷胁迫下,虽然MD7、MD2的含磷量较低,但是磷素利用效率和根尖中APA活性较高,说明根中高APA活性是磷利用效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719 / 17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云南松根际与非根际磷酸酶活性与磷的有效性 [J].
沈有信 ;
周文君 ;
刘文耀 ;
戴开结 .
生态环境, 2005, (01) :91-94
[2]   南方酸性土壤磷素化学研究进展 [J].
邱燕 ;
张鼎华 .
福建稻麦科技, 2003, (03) :14-17
[3]   磷胁迫对水稻基因型根系形态及吸收铁锰铜锌的影响 [J].
刘文菊 ;
张西科 ;
尹君 ;
毕淑琴 ;
甄兰 .
生态环境, 2003, (01) :49-51
[4]   缺磷条件下的小麦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研究 [J].
孙海国 ;
张福锁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3) :379-381
[5]   中国木豆研究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J].
李正红 ;
周朝鸿 ;
谷勇 ;
张建云 .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06) :674-681
[6]   木豆的经济价值与广西开发利用前景 [J].
陈成斌 ;
杨示英 ;
梁世春 .
广西农业科学, 1999, (03) :3-5
[7]   柱花草在酸性红壤中磷吸收效率及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探 [J].
杨茂 ;
严小龙 .
草地学报, 1998, (03) :212-220
[8]   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大豆耐低磷能力的相关研究 [J].
丁洪 ;
李生秀 ;
郭庆元 ;
张学江 ;
徐巧珍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7, (02) :123-128
[9]  
植物营养遗传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严小龙,张福锁著, 1997
[10]  
The role of nutrient-efficient crops in modern agriculture. Lynch J. Journal of Crop Production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