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蓄积特征

被引:43
作者
马泽清
刘琪璟
徐雯佳
李轩然
刘迎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千烟洲; 碳储量; 生物量; 马尾松; 湿地松; 杉木; 木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测树学及遥感技术研究了江西千烟洲试验站人工林的碳蓄积特征。使用林木各器官的相对生长模型,结合林分调查,估算了标准木器官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布,进而获得单位面积及整个小流域森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利用IKONOS遥感图像进行目视判读,计算不同类型人工林的面积。林龄19年的马尾松、湿地松、杉木的单株标准木地上部分碳含量分别为29.0、25.6和23.3kg;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木荷林、针阔混交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4088、8768、7542、13215和8359g·m-2;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8257和3979g·m-2;遥感估算的千烟洲面积为207.96hm2,其中78.8%为森林和柑橘园;全区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活体碳储量分别是13291和6336t;人工林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79.24%,是千烟洲试验区最大的碳库;研究区地上生物量从1983年的256g·m-2增长到2005年的6391g·cm-2,增长了25倍。人工造林显著地固定了大气中的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1]   湿地松地上生物量变化研究 [J].
张连水 ;
庄志贤 ;
李秀全 .
林业科技开发, 2001, (S1) :42-43
[22]   生物生产力的“4P”概念、估算及其相互关系 [J].
方精云 ;
柯金虎 ;
唐志尧 ;
陈安平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4) :414-419
[23]   枫香人工林净生产量动态变化研究 [J].
钱国钦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3) :399-404
[24]   基于GIS的中国东北植被综合分类研究 [J].
刘纪远 ;
庄大方 ;
凌扬荣 .
遥感学报, 1998, (04) :285-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