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盐碱转基因大豆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宋立娟
王宏燕
李传宝
刘佳宾
刘朴方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抗盐碱转基因大豆; 多样性;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氨氧化古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1 ;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抗盐碱转基因大豆(SRTS)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AOA)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根际土壤中,SRTS的氨氧化古菌DGGE条带数、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受体亲本黑农35和其他两种大豆处理,而均匀度指数较低;在根际土壤中,SRTS的DGGE条带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受体亲本,但并不显著,其均匀度指数则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每种大豆自身根际与非根际比较显示,SRTS非根际氨氧化古菌DGGE条带数、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根际,均匀度指数却低于根际,而其受体亲本与其他两个处理反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SRTS的DGGE带谱与其他大豆处理差异较大,且自身非根际与根际处理差异显著,与其受体亲本黑农35相似性很低。测序结果表明,在SRTS处理中特有条带12、15和优势条带13、14均属于Uncultured crenarchaeote。在盐碱土壤生态系统中,SRTS提高了非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的多样性,但对根际土壤中氨氧化古菌的群落多样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091 / 209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固氮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J].
赖欣 ;
张永生 ;
赵帅 ;
李刚 ;
杨殿林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09) :1736-1742
[2]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RRS)对根际微生物和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J].
刘佳 ;
刘志华 ;
徐广惠 ;
王宏燕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07) :1341-1345
[3]   河滨缓冲带植物根系和根际微生物特征及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物去除效果 [J].
尧水红 ;
刘艳青 ;
王庆海 ;
肖波 ;
宋佃丽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 (02) :365-370
[4]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RRS)对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 [J].
徐广惠 ;
王宏燕 ;
刘佳 .
生态学报, 2009, 29 (08) :4535-4541
[5]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RRS)在黑土生态系统种植的安全性研究 [J].
吕晓波 ;
王宏燕 ;
刘琦 ;
赵光 ;
李希臣 ;
徐广惠 ;
张俐俐 ;
刘佳 ;
刘昭军 ;
李宁 ;
李铁 ;
雷勃钧 .
大豆科学, 2009, 28 (02) :260-265
[6]   Effect of RRS on nitrogen transition and related bacteria in rhizosphere soil [J].
LI Ningand WANG Hongyan Resources and Enviromental Sciences Colleg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China .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7, (04) :333-336
[7]   转基因棉种植对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J].
张丽莉 ;
武志杰 ;
陈利军 ;
孙彩霞 .
生态学杂志, 2006, (11) :1348-1351
[8]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 [J].
赵光 ;
王宏燕 .
中国林副特产, 2006, (01) :54-56
[9]   转基因大豆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J].
杨昌举 ;
宋林 ;
王竹 .
环境保护, 2002, (11) :24-27
[10]   Transgenic tobacco revealing altered bacterial diversity in the rhizosphere during early plant development [J].
Andreote, Fernando D. ;
Mendes, Rodrigo ;
Dini-Andreote, Francisco ;
Rossetto, Priscilla B. ;
Labate, Carlos A. ;
Pizzirani-Kleiner, Aline A. ;
van Elsas, Jan Dirck ;
Azevedo, Joao L. ;
Araujo, Welington L. .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AND MOLECULAR MICROBIOLOGY, 2008, 93 (04) :41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