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THIA模型的四川省濑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分析

被引:11
作者
匡舒雅 [1 ,2 ]
李天宏 [1 ,2 ]
赵志杰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负荷; 濑溪河流域; L-THIA模型; GIS;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7.04.11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非点源污染是造成流域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掌握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是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和流域综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启动了濑溪河等流域综合治理达标方案编制工作,探明濑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其分布特征是该方案编制的前提.以四川省境内濑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利用L-THIA(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ssessment,长期水文影响评价)模型,基于2015年土地利用地图数据、土壤水文数据以及长时间序列(2009—2014年)逐日降雨数据,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模拟径流量符合水文站监测数据,进而模拟2014—2015年流域内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L-THIA模型模拟得到濑溪河流域径流量约为5.10×108m3,和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相比,模型模拟相对误差为5%,表明模型模拟质量较好,模拟结果可信度较高.结果表明,流域内TP、NH3-N、CODCr非点源污染负荷分别为204.10、353.12、5 162.53 t;农业用地对研究区的非点源污染影响最大,林地最小;根据濑溪河水系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16个控制单元,各控制单元TP、NH3-N、CODCr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比例相似,研究区非点源污染平均负荷强度为3.72 t/km2,TP、NH3-N、CODCr的输出范围分别为(0.080.15)(0.140.27)(2.193.89)t/km2.研究显示,流域非点源污染产生量的估算和空间分布特征的揭示为编制濑溪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方案提供了科学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688 / 69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J].
刘庄 ;
晁建颖 ;
张丽 ;
解宇锋 ;
庄巍 ;
何斐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 (03) :432-442
[2]   基于L-THIA模型的温榆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变化分析 [J].
杨柳 ;
吴忠诚 ;
韩瑜 ;
吴秋燕 ;
汪祖茂 ;
杨玉格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5, 15 (01) :208-213
[3]   辽宁太子河流域非点源氮磷负荷模拟分析 [J].
罗倩 ;
任理 ;
彭文启 .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 (01) :178-186
[4]  
基于L-THIA模型的市桥河流域非点源氮磷负荷分析[J]. 李凯,曾凡棠,房怀阳,林澍.环境科学. 2013(11)
[5]  
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特征解析及分类控制[J]. 周亮,徐建刚,孙东琪,倪天华.环境科学. 2013(02)
[6]   城市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J].
李春林 ;
胡远满 ;
刘淼 ;
徐岩岩 ;
孙凤云 .
生态学杂志, 2013, 32 (02) :492-500
[7]  
涪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及污染源识别[J]. 丁晓雯,沈珍瑶.环境科学. 2012(11)
[8]  
基于GIS和L-THIA模型的深圳市观澜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变化分析[J]. 白凤姣,李天宏.环境科学. 2012(08)
[9]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小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 [J].
郎海鸥 ;
王文杰 ;
王维 ;
许超 ;
刘锬 ;
李泰然 .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 (09) :1158-1166
[10]   基于L-THIA模型的密云水库地区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 [J].
沈涛 ;
刘良云 ;
马金峰 ;
李存军 ;
王纪华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5) :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