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变化

被引:4
作者
魏媛 [1 ]
张金池 [2 ]
俞元春 [2 ]
喻理飞 [3 ]
机构
[1] 贵州财经学院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
[2]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 生化作用强度; 贵州;
D O I
10.14123/j.cnki.swcc.2009.10.025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集贵州花江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内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样品,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及生化活性试验法分析了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生境及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生化作用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土壤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纤维素分解作用及固氮作用强度明显增强,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土壤剖面上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均呈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即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具体表现为A层>B层;从生境变化上来看,除裸地恢复阶段外,其他三个阶段的土壤生化作用强度的变化特征总体上表现为石沟比石槽和土面两个小生境偏大的特点,这是因为石沟生境的特点有利于微生物类群及土壤动植物群体的繁殖;根际和根外变化明显,表现为根际>非根际。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2+64 +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学特性 [J].
魏媛 ;
喻理飞 ;
张金池 .
林业科学, 2008, (07) :6-10
[2]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活性研究——以贵州花江地区为例 [J].
魏媛 ;
喻理飞 ;
张金池 .
中国岩溶 , 2008, (01) :63-67
[3]   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不同恢复阶段土壤质量研究 [J].
朱海燕 ;
刘忠德 ;
钟章成 .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02) :248-252
[4]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研究 [J].
龙健 ;
李娟 ;
江新荣 ;
黄昌勇 .
土壤学报, 2004, (04) :597-602
[5]   生态有机肥对番茄青枯病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J].
蔡燕飞 ;
廖宗文 ;
章家恩 ;
孔维栋 ;
何成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3) :349-353
[6]   重建森林对退化红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J].
刘苑秋 ;
杨家林 ;
杜天真 ;
聂谷华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3, (01) :65-69
[7]   微生物与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研究 [J].
陈素华 ;
孙铁珩 ;
周启星 ;
吴国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2) :239-242
[8]   喀斯特森林不同种组的耐旱适应性 [J].
喻理飞 ;
朱守谦 ;
叶镜中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19-22
[9]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其生化特性的研究 [J].
杨玉盛 ;
何宗明 ;
邹双全 ;
俞新妥 .
生态学报, 1998, (02) :3-5
[10]   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Ⅲ.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学指标 [J].
孙波 ;
赵其国 ;
张桃林 ;
俞慎 .
土壤, 1997, (05) :22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