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活性研究——以贵州花江地区为例

被引:17
作者
魏媛 [1 ]
喻理飞 [1 ]
张金池 [2 ]
机构
[1] 贵州大学林学院
[2]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植被; 恢复过程; 土壤微生物; 贵州花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机理一直是近年来土壤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分析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研究了贵州花江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内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存在较大差异。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总数明显上升,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且细菌较真菌和放线菌相比占绝对优势,其在微生物总数中分别占95.95%,93.49%,92.32%和92.48%;各主要生理类群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且氨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细菌,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增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明显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P<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是表征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反映出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土壤质量也在逐渐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岩溶土壤的生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以贵州贞丰—关岭岩溶石山地区为例 [J].
任京辰 ;
张平究 ;
潘根兴 ;
宋林华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5) :504-512
[2]   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不同恢复阶段土壤质量研究 [J].
朱海燕 ;
刘忠德 ;
钟章成 .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02) :248-252
[3]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的变化 [J].
焦如珍 ;
杨承栋 ;
孙启武 ;
张家诚 .
林业科学, 2005, (06) :166-168
[4]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研究 [J].
龙健 ;
李娟 ;
江新荣 ;
黄昌勇 .
土壤学报, 2004, (04) :597-602
[5]   生态有机肥对番茄青枯病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J].
蔡燕飞 ;
廖宗文 ;
章家恩 ;
孔维栋 ;
何成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3) :349-353
[6]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J].
杨芳 ;
徐秋芳 .
浙江林业科技, 2002, (06) :40-42+56
[7]   微生物与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研究 [J].
陈素华 ;
孙铁珩 ;
周启星 ;
吴国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2) :239-242
[8]   喀斯特森林不同种组的耐旱适应性 [J].
喻理飞 ;
朱守谦 ;
叶镜中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19-22
[9]   我国中亚热带缓丘区红粘土红壤肥力的演化 Ⅱ.化学和生物学肥力的演化 [J].
孙波 ;
张桃林 ;
赵其国 .
土壤学报, 1999, (02) :203-217
[10]   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Ⅲ.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学指标 [J].
孙波 ;
赵其国 ;
张桃林 ;
俞慎 .
土壤, 1997, (05) :22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