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土壤的生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以贵州贞丰—关岭岩溶石山地区为例

被引:48
作者
任京辰 [1 ]
张平究 [1 ]
潘根兴 [1 ]
宋林华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退化;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生态地球化学; 岩溶土壤; 生态评价; 土壤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岩溶石山地区土壤退化与恢复的成因和机理一直是近年来土壤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贵州西南部贞丰—关岭岩溶石山区为对象,选择了区内退化地、农用地、恢复地等生态样块以及与未退化地为对照,采集了其中的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分别进行了土壤的养分库量、微生物活性与功能和土壤酶活性等化学分析。研究表明土壤养分库是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基础,微生物量碳随土壤养分库容的退化或恢复而相应变化,退化岩溶地植被恢复3~6年后,主要养分总库容得到明显恢复(恢复程度55%65%),因而带动了微生物量碳的恢复(平均恢复程度60%以上),但养分的活性(有效磷)、微生物的功能(呼吸熵及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并没有得到相应程度的恢复(平均恢复程度仅在25%40%)。这些结果提示,限制性养分活性和微生物功能的恢复是植被恢复下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重要指示。因此,在分析岩溶土壤和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本质以及评价生态恢复的效应时,不仅应将微生物量碳和总养分库指标作为岩溶土壤退化恢复的指标,更应将微生物区系的质量和功能指标纳入关键评价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504 / 51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水稻土基底呼吸与CO2排放强度的日动态及长期不同施肥下的变化
    郑聚锋
    张旭辉
    潘根兴
    李恋卿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4) : 485 - 494
  • [2] 西南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草)模式对土壤肥力质量演变的影响
    龙健
    邓启琼
    江新荣
    刘方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7) : 1279 - 1284
  • [3] 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石漠化的本质特征研究
    龙健
    江新荣
    邓启琼
    刘方
    [J]. 土壤学报, 2005, (03) : 419 - 427
  • [4]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类型及程度评价
    王德炉
    朱守谦
    黄宝龙
    [J]. 生态学报, 2005, (05) : 1057 - 1063
  • [5] 长期不同施肥下太湖地区黄泥土表土微生物碳氮量及基因多样性变化
    张平究
    李恋卿
    潘根兴
    张俊伟
    [J]. 生态学报, 2004, (12) : 2818 - 2824
  • [6] 基于RS和GIS的喀斯特石漠化驱动机制分析——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胡宝清
    廖赤眉
    严志强
    蒋树芳
    黄秋燕
    李生明
    [J]. 山地学报, 2004, (05) : 583 - 590
  • [7]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研究
    龙健
    李娟
    江新荣
    黄昌勇
    [J]. 土壤学报, 2004, (04) : 597 - 602
  • [8] 西南岩溶山区生态危机与反贫困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反思
    李阳兵
    王世杰
    容丽
    [J]. 地理科学, 2004, (02) : 157 - 162
  • [9] 受地质条件制约的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
    曹建华
    袁道先
    章程
    蒋忠诚
    [J]. 地球与环境, 2004, (01) : 1 - 8
  • [10] 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背景、演化与治理
    王世杰
    李阳兵
    李瑞玲
    [J]. 第四纪研究, 2003, (06) : 657 -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