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生油假说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被引:15
作者
袁学诚
李善芳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无机生油假说; 费托合成; 蛇纹岩过程; 化学热力学; 蘑菇云岩石圈地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无机生油假说认为,原油和天然气和近地表的生物物质没有根本联系,它们是生成于地幔内的非生物来源的碳氢化合物。因而油气不是一个不可再生资源,而是一个可再生资源。无机生油假说得到地质学、物理学和化学等三个基本学科的支持。在地质观察上,发现全球许多大油田的油气储藏与原始生物物质之间数量上有巨大落差,难于解释它们是由生物生成的。此外,有许多地区在结晶基底或变质基底内,或直接位于其上的沉积岩中发现石油。从生物生油假说来说,也是无法理解的。在化学上,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已由人工合成石油(费托合成),并生产了占德国战争中用油的9%的石油。无可争辩地说明,无机可以生成石油。根据化学(物理学)热力学理论分析确认,甲烷是唯一一种在标准温压条件(温度为298.15 K;压力为101325 Pa)下稳定的碳氢化合物,从甲烷形成正常烷属烃只有在压力>3×106kPa、温度>700°C时(相当于地下深度约100 km)才有可能。在地壳内的温压条件下由生物变质形成石油的假说,与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原则相抵触。从氧化的有机分子,如碳水化合物(C6H12O6)形成较高的碳氢化合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可能的。根据我国长期对深部构造的研究,笔者认为在中国东部及西太平洋蘑菇云岩石圈地幔发育的地区是寻找巨型无机油气田的有利地区,建议在发育蘑菇云岩石圈地幔地区开展无机油气田的勘探,并在无机油气田远景地区布置超深参数钻,以评价含油气远景。另外建议加强物探工作,尤其是研究地震勘探处理基底内三维含油气构造的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843 / 85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瑞雷-泰勒不稳定性与中国东部岩石圈——三论岩石圈地幔蘑菇云构造 [J].
袁学诚 ;
李善芳 ;
管烨 .
中国地质, 2012, 39 (01) :1-11
[2]   华南岩石圈三维结构 [J].
袁学诚 ;
华九如 .
中国地质, 2011, 38 (01) :1-19
[3]   再论岩石圈地幔蘑菇云构造及其深部成因 [J].
袁学诚 .
中国地质, 2007, (05) :737-758
[4]   非生物(无机)成因油气基础科学问题 [J].
张景廉 ;
张虎权 ;
张宁 ;
朱炳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1) :19-24
[5]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 ENVIRONMENT AND RESERVOIR FORMATION OF MANTLE-DERIVED NATURAL GAS IN THE SONGLIAO BASIN, NORTHEASTERN CHINA[J]. LI Zian1*, GUO Zhanqian2, BAI Zhenguo1,3 and LIN Ge1 (1. Key Laboratory of Marginal Sea Geolog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GD 510640, China;2.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Daqing Oilfield, Daqing, LN 163712, China;3.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6]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藏模式 [J].
郭占谦 ;
杨步增 ;
李星军 ;
彭威 ;
王先彬 .
天然气工业, 2000, (06) :30-33+7
[7]   中国早期陆相生油理论新考 [J].
胡社荣 .
石油学报, 1999, (02) :104-106
[8]   秦岭岩石圈速度结构与蘑菇云构造模型 [J].
袁学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209-215
[9]   Hydrocarbon, production from fractured basement formations [J].
Sircar, A .
CURRENT SCIENCE, 2004, 87 (02) :147-151
[10]  
Reservoir-forming features of abiotic origin gas in Songliao Basin[J] . Zhanqian Guo,Xianbin Wang,Wenlong Liu.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199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