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沟壑区宅基地复垦土壤酶动力学研究

被引:8
作者
孔龙 [1 ,2 ]
谭向平 [1 ]
和文祥 [1 ]
王旭东 [1 ]
郝明德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土壤酶; 动力学特征; 宅基地; 复垦;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13.02.013
中图分类号
S154.2 [土壤生物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宅基地复垦土壤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探讨适宜农村闲置宅基地复垦的培肥模式。【方法】在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长武县,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以及施用化肥、有机复合肥、有机复合肥+菌肥、有机肥、有机肥+菌肥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培肥措施下复垦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的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度(Vmax)和Vmax/Km)的变化特征。【结果】复垦培肥后,化肥处理降低了土壤脲酶Vmax及磷酸酶的Vmax、Vmax/Km值,有机复合肥处理降低了土壤脲酶的Vmax/Km值,有机复合肥+菌肥处理降低了土壤脲酶及磷酸酶的Vmax、Vmax/Km值,有机肥+菌肥和有机肥处理均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的Vmax、Vmax/Km值。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转化酶Vmax,脲酶Km、Vmax和磷酸酶Vmax可用于评价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结论】有机肥单施或与菌肥配施是黄土高原沟壑区宅基地复垦较为适宜的培肥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培肥复垦宅基地土壤酶和微生物特征研究 [J].
谭向平 ;
胡一 ;
罗磊 ;
和文祥 ;
王旭东 ;
郝明德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01) :107-114
[2]   生物菌肥对采煤塌陷复垦土壤生物活性及盆栽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栗丽 ;
洪坚平 ;
谢英荷 ;
杨彦 ;
张璐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05) :939-944
[3]   关于旧村废弃宅基地复垦整理的思考 [J].
罗林涛 .
陕西农业科学, 2009, 55 (05) :173-175
[4]   风化煤施用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植被恢复的影响研究 [J].
武瑞平 ;
李华 ;
曹鹏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09) :1855-1861
[5]   太湖地区长期定位试验稻麦两季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 [J].
唐玉姝 ;
慈恩 ;
颜廷梅 ;
魏朝富 ;
杨林章 ;
沈明星 .
土壤学报, 2008, (05) :1000-1006
[6]   旱地长期培肥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研究 [J].
邱莉萍 ;
王益权 ;
刘军 ;
张兴昌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6) :1028-1034
[7]   土壤水解酶类催化动力学研究进展 [J].
张玉兰 ;
陈利军 ;
刘桂芬 ;
武志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2) :2326-2332
[8]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 [J].
孙瑞莲 ;
赵秉强 ;
朱鲁生 ;
徐晶 ;
张夫道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04) :406-410
[9]   旱地农田土壤脲酶与碱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 [J].
樊军 ;
郝明德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2, (01) :35-37
[10]   黄土塬区作物生产潜力分析——以长武试区为例 [J].
王宗明 ;
梁银丽 .
水土保持通报, 2002, (01)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