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长期定位试验稻麦两季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

被引:52
作者
唐玉姝 [1 ]
慈恩 [1 ]
颜廷梅 [1 ]
魏朝富 [2 ]
杨林章 [1 ]
沈明星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农业部苏州水稻土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稻麦轮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25 a长期定位试验稻麦两季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稻麦两季的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β-葡糖苷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与肥力因子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特别是酸性磷酸酶和β-葡糖苷酶,其稻麦两季的酶活性与pH、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结合土壤酶活性及肥力因子对稻麦两季14种处理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群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土壤酶活性可作为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且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和β-葡糖苷酶活性作为综合评价指标优于脲酶。氮磷肥配施是最优的培肥模式;在施用其他肥料的基础上增施磷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不施肥或仅施有机肥均会导致土壤肥力的退化;秸秆还田可提高麦季土壤肥力水平,而对稻季的无明显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000 / 10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