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西部一次极端暴雨事件的成因分析

被引:43
作者
曾勇 [1 ,2 ]
杨莲梅 [1 ,2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3] 不详
[4] 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5] 不详
关键词
极端特大暴雨; 水汽输送; 中尺度对流云团; 地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FY-2G、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NCAR(0. 25°×0. 25°)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31日至8月1日新疆西部出现的一次极端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南亚高压单体型和"两脊一槽"稳定环流形势下,暴雨区位于200 h Pa高空西南急流入口区右侧、700 h Pa低空偏东急流前部、500 h Pa偏南急流及700 h Pa辐合线附近。除中亚低槽自身携带的水汽外,在极为有利的高、中、低纬环流系统配合下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向暴雨区输送的丰沛水汽也是此次极端特大暴雨的重要水汽来源。暴雨区西、东、南边界水汽输入均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西边界和东边界,占水汽输入总量的78. 4%。暴雨区上空高低空急流的配合以及纬向风的水平切变和经向风的垂直切变为暴雨区辐合上升运动和中尺度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后在引导气流的作用下不断向北移动发展,是造成暴雨的直接系统。发展、移动的低空急流、切变线、风场辐合线和地形辐合线及自天山迎风坡向北分布的多个具有强上升支的中尺度垂直环流不断将水汽和能量向上输送,经500 h Pa槽前强偏南气流向北输送至暴雨区上空。中低层暖平流、风切变和天山地形对天山迎风坡暴雨中尺度系统的产生和向上强烈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20 / 123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南疆西部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中尺度特征对比分析 [J].
曾勇 ;
杨莲梅 .
暴雨灾害, 2017, 36 (05) :410-421
[2]   西北东部暖区大暴雨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 [J].
赵庆云 ;
傅朝 ;
刘新伟 ;
陈晓燕 ;
周晓军 .
高原气象, 2017, 36 (03) :697-704
[3]   南疆西部一次暴雨强对流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曾勇 ;
杨莲梅 .
干旱气象, 2017, (03) :475-484
[4]   黄河中游一次大暴雨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 [J].
赵桂香 ;
薄燕青 ;
邱贵强 ;
朱煜 .
高原气象, 2017, 36 (02) :436-454
[5]   两类涡度矢量对四川盆地一次暴雨过程的分析应用 [J].
宋雯雯 ;
李国平 .
高原气象, 2016, 35 (06) :1464-1475
[6]   风切变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强度和组织结构影响的数值试验 [J].
郑淋淋 ;
孙建华 .
大气科学, 2016, 40 (02) :324-340
[7]   一次重庆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J].
陈鹏 ;
刘德 ;
周盈颖 ;
何跃 ;
廖峻 ;
庞玥 ;
张虹 .
高原气象, 2015, 34 (01) :82-92
[8]   京津冀“7·21”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J].
张迎新 ;
李宗涛 ;
姚学祥 .
高原气象, 2015, 34 (01) :202-209
[9]   四川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 [J].
李琴 ;
崔晓鹏 ;
曹洁 .
大气科学, 2014, 38 (06) :1095-1108
[10]   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系统的模拟及演变特征分析 [J].
周玉淑 ;
刘璐 ;
朱科锋 ;
李建通 .
大气科学, 2014, (05) :885-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