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白蛋白及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诱导建立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

被引:14
作者
刘旭华 [1 ]
陈煜 [1 ]
王泰龄 [2 ]
闾军 [1 ]
张立洁 [1 ]
宋晨朝 [1 ]
张晶 [1 ]
段钟平 [1 ]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2]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大鼠; 模型,动物; 脂多糖类; D-氨基半乳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建立与人慢加急性肝衰竭病理过程、生化改变相似,实用性、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为研究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药物筛选及疗效评价提供适宜的模型。方法用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至肝纤维化达S4时予以D-氨基半乳糖与脂多糖联合攻击,计算动物病死率及生存时间,动态观察给药后4、8、12h肝功能、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及病理变化,并以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结果人血白蛋白攻击6周时绝大多数大鼠形成经典肝硬化或重度肝纤维化。D-氨基半乳糖与脂多糖联合同时腹腔注射后90%大鼠死于肝衰竭,平均生存时间(16.1±3.7)h,病理表现为肝硬化再生结节内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纤维间隔保留。转氨酶及胆红素的变化符合肝细胞大片坏死时的功能改变,血清TNFα明显增高并与凋亡程度相一致。IL 10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增高,与临床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变化相似。结论对人血白蛋白免疫诱导型肝硬化及肝纤维化大鼠给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急性攻击可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本实验模拟了临床经常遇到的慢性肝病基础之上发生急性肝衰竭的部分病理生理过程。TNFα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可能是该慢加急性肝衰竭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771 / 77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肝衰竭诊疗指南 [J].
Liver Failure and Artificial Liver Group ;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
Severe Liver Diseases and Artificial Liver Group ;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6, (09) :643-646
[2]   性别差异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及髓样分化蛋白-2基因表达的影响 [J].
杜晓辉 ;
姚咏明 ;
李荣 ;
申传安 ;
尹会男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5, (12) :726-728
[3]   NO在脂多糖诱发肝硬化大鼠肾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J].
刘近春 ;
尹镭 ;
李艳娇 ;
赵元昌 ;
韩德五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01) :13-15
[4]   NO在脂多糖诱发的肝硬化大鼠肝性脑病中的作用 [J].
刘近春 ;
李艳娇 ;
韩德五 ;
牛春红 ;
许瑞龄 ;
赵元昌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2, (10) :81-83
[5]   56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J].
邹正升 ;
陈菊梅 ;
辛绍杰 ;
邢汉前 ;
沈宏辉 ;
李建宇 ;
刘艳萍 ;
李保森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1, (04) :247-248
[6]   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J].
张定凤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05) :307-307
[7]   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 [J].
王宝恩 ;
王志富 ;
殷蔚荑 ;
黄受方 ;
李建军 .
中华医学杂志, 1989, (09) :503-505
[8]   Etoposide prevents apoptosis in mouse liver with D-galactosamine/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resulting in reduction of lethality [J].
Nakama, T ;
Hirono, S ;
Moriuchi, A ;
Hasuike, S ;
Nagata, K ;
Hori, T ;
Ido, A ;
Hayashi, K ;
Tsubouchi, K .
HEPATOLOGY, 2001, 33 (06) :1441-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