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原地下水水-岩作用新证据——锶同位素示踪演变特征

被引:7
作者
叶萍
周爱国
刘存富
武金博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锶; 87Sr/86Sr; 地下水;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07.04.011
中图分类号
P641.6 [区域水文地质];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本文根据河北平原地下水锶同位素比值等测试结果讨论了其演变特征:除个别水点外,地下水锶同位素比值均大于现代海水的均值(0.709073),第四系地下水的锶同位素比值均大于热水点值,且随着埋深的增大、沿迳流途径从补给区到排泄区系统增大,这同锶同位素比值与碳-14年龄呈正相关关系是一致的。本文根据锶同位素比值及锶离子浓度特点将该区地下水分三类进行了分析。在平原中部,呈NE—SW方向,出现了一个锶同位素比值的高值带,大致与子牙河的流向一致,即献县—青县一线。该资料为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3+60 +6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贵阳市区地表/地下水化学与锶同位素研究 [J].
郎赟超 ;
刘丛强 ;
韩贵琳 ;
赵志琦 ;
李思亮 .
第四纪研究, 2005, (05) :655-662
[2]   贵阳地区雨水化学与Sr同位素地球化学 [J].
韩贵琳 ;
刘丛强 .
环境化学, 2005, (02) :213-218
[3]   长江河口区水体的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水与沉积物相互作用过程的反映 [J].
王中良 ;
刘丛强 .
地球与环境, 2004, (02) :26-30
[4]   岩溶水锶元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J].
胡进武 ;
王增银 ;
周炼 ;
汪玉松 .
中国岩溶, 2004, (01) :38-43
[5]   延河泉岩溶水系统Sr/Mg、Sr/Ca分布特征及其应用 [J].
王增银 ;
刘娟 ;
崔银祥 ;
王涛 ;
郭天元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 (02) :15-19
[6]   长江河源区的河水主要元素与Sr同位素来源 [J].
赵继昌 ;
耿冬青 ;
彭建华 ;
刘丛强 ;
B.Dupre ;
J.Gaillardet ;
李文鹏 ;
何庆成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 (02) :89-93+98
[7]   长江、黄河流域泛滥平原细粒沉积物87Sr/86Sr空间变异的制约因素及其物源示踪意义 [J].
孟宪伟 ;
杜德文 ;
陈志华 ;
王湘芹 .
地球化学, 2000, (06) :562-570
[8]   贵州河流河水的锶同位素与喀斯特地区化学风化作用 [J].
韩贵琳 ;
刘丛强 .
第四纪研究, 2000, (06) :570-570
[9]   指示娘子关泉群水动力环境的水化学-同位素信息分析 [J].
王焰新 ;
孙连发 ;
罗朝晖 ;
高红波 ;
孙志鸿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7, (03) :1-5+9
[10]   微量元素锶及其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研究与应用前景 [J].
贺秀斌 .
地球科学进展, 1997, (01)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