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2 条
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安全生产日期的变化
被引:25
作者:
艾治勇
[1
]
郭夏宇
[1
]
刘文祥
[1
]
马国辉
[1
]
青先国
[2
]
机构:
[1]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 湖南农业大学
来源: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长江中游;
双季稻;
安全生产日期;
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安全生产日期是品种和种植方式选择、温光资源高效利用和生产季节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长江中游地区47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日平均温度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近50年(1960—2009)该地区50%和80%保证率的双季稻各安全生产期。发现生产中常用的80%保证率安全生产日期,后25年(1985—2009)较前25年(1960—1984)早稻覆膜旱育秧安全播种期推迟了3 d,早稻露地水育秧安全播种期提前了3 d,早稻安全移栽期提前了4 d,杂交晚籼稻安全齐穗期提前了3 d,常规晚籼稻安全齐穗期推迟了1 d,晚籼稻安全成熟期基本没有变化,早稻覆膜旱育秧条件下的双季稻安全生产季节天数缩短了4 d,早稻露地水育秧条件下的双季稻安全生产季节天数延长了1 d。本文列出了后25年各气象台站80%保证率的安全生产日期,按就近指导原则可以作为各地双季稻生产季节安排、品种和种植方式选择的依据。对比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及安全生产日期变化并不显著。除早稻露地水育秧安全播种期、早稻安全移栽期明显提前,有利于早稻提早播种、增加产量潜力外,其他安全生产日期的变化并不利于延长生长季节和增加产量潜力,其中晚稻安全齐穗期还略有提前。因此,从生产安全性的角度,该地区不能盲目地推广直播稻,机插稻也应重视安全生产日期的问题,搞好品种选择和播期安排。
引用
收藏
页码:1320 / 1329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