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颈维管束和穗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29
作者
章志宏
陈明明
唐俊
胡中立
机构
[1]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关键词
水稻; 双单倍体群体; 穗颈维管束; 遗传力; 基因互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籼、粳亚种间杂种 F1 花药培养获得的 DH群体对水稻穗颈和倒 2节间维管束等性状进行了数量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颖花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颈大、小维管束数的遗传力在 70 %以上 ,倒二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的遗传力则在 5 0 %以上 ;颖花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颈、倒二节间大小维管束数这类性状均受多基因控制 ,决定各性状的基因估计数均在 6对以上 ;各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系数的估算结果表明 ,控制颖花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颈大维管束数、倒二节间小维管束数的多基因间无互作 ,而控制一次枝梗数和穗颈小维管束数、倒二节间大维管束数的多基因间有互补作用 ;穗颈大、小维管束数之比和倒二节间与穗颈大维管束数之比能较好地反映研究材料的亚种属性 ,在水稻籼、粳亚种分类中具有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8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水稻穗颈节间组织与颖花数的关系 [J].
黄璜 .
作物学报, 1998, (02) :193-200
[2]   水稻穗颈维管束数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J].
徐正进 ;
陈温福 ;
曹洪任 ;
张龙步 ;
杨守仁 .
作物学报, 1998, (01) :47-54
[3]   亚种间杂交稻光合特性及物质积累与运转的研究 [J].
杨建昌 ;
朱庆森 ;
王志琴 ;
郎有忠 .
作物学报, 1997, (01) :82-88
[4]   水稻穗颈维管束性状的类型间差异及其遗传的研究 [J].
徐正进 ;
陈温福 ;
张龙步 ;
彭应财 ;
张俊国 .
作物学报, 1996, (02) :167-172
[5]   利用籼粳杂种一代若干问题的探讨 [J].
王建军 ;
徐云碧 ;
申宗坦 .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01) :27-33
[6]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进展 [J].
袁隆平 .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3) :1-6
[7]  
水稻育种学[M]. 农业出版社 , 闵绍楷等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