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岷江上游暗针叶林采伐迹地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
被引:11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潘开文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
来源
:
武汉植物学研究
|
1999年
/ 02期
关键词
:
暗针叶林;
采伐迹地;
人工混交林群落;
结构;
物种;
盖度;
岷江上游;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对四川岷江上游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年龄为20~40 年的人工混交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是,(1)群落中各层次物种盖度的大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林下(各)层次物种盖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上(各)层盖度(或郁闭度)的大小。(2)人工重建的群落所能容纳的物种数及物种在群落中的分布状况主要取决于乔木物种郁闭度、海拔高度及经营强度。(3)群落中出现大量的耐荫植物,先锋灌丛植物已被抑制或淘汰。(4)乔木物种的胸径和树高生长规律都表现为白桦> 云杉> 川西云杉> 四川红杉> 青杄。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几种人工混交群落乔木层结构及动态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潘开文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照光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8,
(04)
: 13
-
20
[2]
中国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及其生态效应
彭少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彭少麟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5,
(04)
: 403
-
414
[3]
四川盆地马尾松低效林改造后林地侵蚀变化及其预测
潘开文,杨冬生,江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潘开文,杨冬生,江心
[J].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5,
(01)
: 48
-
53
[4]
川西北国土综合开发规划研究.[M].刘照光主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
[5]
四川森林生态研究.[M].李承彪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6]
四川植被.[M].四川植被协作组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
1
→
共 6 条
[1]
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几种人工混交群落乔木层结构及动态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潘开文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照光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8,
(04)
: 13
-
20
[2]
中国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及其生态效应
彭少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彭少麟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5,
(04)
: 403
-
414
[3]
四川盆地马尾松低效林改造后林地侵蚀变化及其预测
潘开文,杨冬生,江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潘开文,杨冬生,江心
[J].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5,
(01)
: 48
-
53
[4]
川西北国土综合开发规划研究.[M].刘照光主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
[5]
四川森林生态研究.[M].李承彪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6]
四川植被.[M].四川植被协作组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