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客体泛化现象之检讨——以我国刑法中的经济犯罪为例

被引:8
作者
桂亚胜
机构
[1]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
经济犯罪; 复杂客体; 简单客体; 制度; 权利;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09.03.007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在我国的刑法学中,大量的经济犯罪都被认为是复杂客体犯罪,而这种复杂客体往往表现为违反某项制度和侵害某项权利的"制度+权利"的模式。其实这种模式的泛化并不具有合理性。某种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还是简单客体,应该结合该种犯罪作具体的分析。合理界定经济犯罪的客体,既有助于准确认定具体犯罪的表现形式,又有助于认定具体犯罪的既遂与未遂形态。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受贿罪选择客体及其对定罪量刑的影响 [J].
蒋兰香 .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5, (07) :99-101
[2]   假冒专利罪疑难问题探讨 [J].
陈洪兵 ;
薛向东 ;
安文录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4, (05) :95-97
[3]   保险诈骗罪的基本问题探究 [J].
张明楷 .
法学, 2001, (01) :29-40+64
[4]  
法益初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著, 2000
[5]  
经济犯罪新论[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马克昌主编, 1998
[6]  
犯罪论的基本问题[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日]大塚仁, 1993
[7]  
刑法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高铭暄主编,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