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诈骗罪的基本问题探究

被引:67
作者
张明楷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保险诈骗罪; 实行行为; 危害结果; 主观要素; 共同犯罪; 罪数区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1.恶意复保险、隐瞒保险危险骗取保险金的,属于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 2.保险诈骗行为以行为人开始向保险人索赔为实行行为的着手; 3.刑法不针对本罪的主要客体规定危害结果,是因为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不易认定、不能限制处罚范围,而规定了次要客体受侵害的结果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4.不以主要客体受侵害而以次要客体受侵害 (骗取“数额较大”的保险金 )作为本罪的既遂标志具有合理性; 5.本罪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一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6.非法占有目的包含使第三者非法占有为目的; 7.《刑法》第 198条第 4款关于共犯的规定属于注意规定,而非特别规定; 8.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与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内外勾结骗取保险金的,同时触犯两个罪名,在成立共同犯罪的前提下,根据核心角色与部分犯罪共同说的原理解决定罪问题; 9.行为人实施了制造保险事故的犯罪行为,但没有向保险人索赔的,不应实行数罪并罚; 10.单位实施制造保险事故的放火等犯罪行为的,对单位只能以保险诈骗罪论处,但对其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以保险诈骗罪、放火罪等实行数罪并罚。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40+64 +6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简论“携带凶器抢夺” [J].
张明楷 .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2000, (04) :89-95
[2]   新刑法与法益侵害说 [J].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2000, (01) :19-32
[3]   论刑法中的“以营利为目的” [J].
张明楷 .
检察理论研究, 1995, (04) :40-44
[4]  
牵连犯罪应该实行数罪并罚.[J].钱毅;.法学与实践.1988, 01
[5]  
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犯罪与对策..张明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
[6]  
刑法学.[M].高铭暄; 马克昌; 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7]  
法益初论.[M].张明楷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8]  
诈骗罪的定罪与量刑.[M].王晨著;.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9]  
外国刑法纲要.[M].张明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0]  
犯罪通论.[M].马克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