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口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全程动力特性模拟

被引:23
作者
齐超 [1 ]
邢爱国 [1 ]
殷跃平 [2 ]
李滨 [3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
[2]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东河口滑坡-碎屑流; 流变模型; DAN-W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具有速度快、滑程远、冲击破坏力强等特点,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汶川地震后,国内学者对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研究取得了大量前瞻性成果,但由于此类滑坡自身的复杂性,目前为止尚未取得公认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揭示高速远程-碎屑流效应机理,本文以汶川地震触发的青川东河口滑坡-碎屑流为例,通过滑坡动力分析软件DAN-W分别建立了摩擦模型、Voellmy模型和F-V等3种不同的滑坡数值模型,对东河口滑坡-碎屑流的运动距离、不同时刻运动速度特性、堆积物分布规律及滑坡堆积体积进行了模拟,同时对滑坡运动时间进行了估算。模拟结果表明:根据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不同运动阶段选择不同的流变模型分析的结果更加合理。摩擦流变模型对运动距离的模拟结果小于滑坡的实际滑程,适于模拟滑体整体性好的启程和近程运动阶段;Voellmy流变模型对滑体的运动距离模拟效果很好,但对速度的分析结果偏大,适合模拟滑坡远程碎屑流运动阶段;F-V双流变模型对滑坡运动特性模拟效果最佳,并给出了选取东河口滑坡-碎屑流数值模型的最佳流变参数,摩擦角φ=18°,摩擦系数μ=0.1,湍流系数ξ=400m.s-2。
引用
收藏
页码:334 / 3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汶川地震大型滑坡成因模式 [J].
许强 ;
董秀军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 36 (06) :1134-1142
[2]   汶川地震区东河口滑坡破坏机制FLAC模拟分析 [J].
孙萍 ;
殷跃平 ;
陈立伟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1, 38 (05) :87-91
[3]   汶川地震高速远程滑坡速度研究 [J].
方华 ;
裴来政 ;
向灵芝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1, (02) :212-217
[4]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分析 [J].
黄润秋 .
工程地质学报, 2011, 19 (02) :145-151
[5]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机理研究发展现状与展望 [J].
张明 ;
殷跃平 ;
吴树仁 ;
张永双 .
工程地质学报, 2010, 18 (06) :805-817
[6]   再论大光包滑坡特征与形成机制 [J].
黄润秋 ;
裴向军 ;
张伟锋 ;
李世贵 ;
李必良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6) :725-736
[7]   汶川八级地震滑坡高速远程特征分析 [J].
殷跃平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2) :153-166
[8]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J].
殷跃平 .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04) :433-444
[9]  
地震触发高速远程滑坡气垫效应的研究[D]. 周鑫.上海交通大学. 2010
[10]  
A model for the runout analysis of rapid flow slides, debris flows and avalanches .2 Hungr O.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