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谈判中工人代表的行为偏好分析与激励机制建构

被引:2
作者
任小平
机构
[1]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
关键词
集体谈判; 工人代表; 行为偏好; 激励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5 [劳动法]; F249.26 [劳动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在劳动关系领域,集体谈判被认为是维护劳工权益的有效制度。但中国的经验表明,集体谈判制度的有效性并未得到工人,特别是基层工人的充分肯定。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工人代表在集体谈判中的行为偏好及其与之耦合的激励机制缺位所致。因此,关注工人代表在集体谈判中的行为偏好并建立与之一致的激励机制,是提升中国集体谈判制度效果的现实选择,也是维护工人权益,促进劳资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重要之举。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盈余管理研究.[M].任小平; 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  
集体行动的逻辑.[M].(美) 奥尔森 (Olson;M.)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   中国工会:转型期的诉求责难与制度救济 [J].
任小平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 2009, (02) :7-11
[5]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 [J].
高春芽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1) :12-16
[6]   企业工会的“制度性弱势”及其形成背景 [J].
冯钢 .
社会, 2006, (03) :81-9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