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东移型西南低涡的数值模拟及位涡诊断

被引:29
作者
刘晓冉 [1 ,2 ,3 ]
李国平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重庆市气候中心
[4]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西南低涡; 数值模拟; 水汽通量散度; 位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P435 [数值试验];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WRF对2011年6月16-18日引发强降水的一次东移型西南低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此次西南低涡所引起强降水的范围和移动。低涡首先在低层850 hPa形成,9 h之后在700 hPa出现闭合低涡,发展成熟。西南低涡的初生和成熟阶段在对流层低层都维持与正涡度和高位涡中心相耦合的动力结构,并伴有上升运动;在成熟阶段,上升运动、正涡度柱和高位涡柱明显加强、发展至对流层高层(300 hPa)。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对降水带的强度和移动都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位涡收支诊断分析表明,非绝热作用项的垂直结构与垂直通量散度项相反,潜热释放造成的非绝热作用项有利于低层位涡增长、抑制高层位涡增长,对西南低涡的生成、发展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04 / 121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基于TRMM资料的西南涡强降水结构分析 [J].
蒋璐君 ;
李国平 ;
母灵 ;
孔亮 .
高原气象 , 2014, (03) :607-614
[2]   西南涡区域暴雨的中尺度滤波分析 [J].
张虹 ;
李国平 ;
王曙东 .
高原气象, 2014, 33 (02) :361-371
[3]   一次西南涡东北移对川陕大暴雨影响的分析 [J].
李明 ;
高维英 ;
侯建忠 ;
肖递祥 .
高原气象, 2013, 32 (01) :133-144
[4]   引发四川盆地东部暴雨的西南低涡结构特征研究 [J].
江玉华 ;
杜钦 ;
赵大军 ;
何跃 ;
李江 .
高原气象 , 2012, (06) :1562-1573
[5]   热带低压远距离对西南涡稳定加强的作用 [J].
李云川 ;
张迎新 ;
马翠平 ;
田秀霞 ;
李宗涛 ;
赵娜 ;
赵利品 .
高原气象, 2012, 31 (06) :1551-1561
[6]   西南低涡研究综述 [J].
何光碧 .
气象, 2012, 38 (02) :155-163
[7]   引发暴雨的西南低涡特征分析 [J].
康岚 ;
郝丽萍 ;
牛俊丽 .
高原气象 , 2011, (06) :1435-1443
[8]   一次西南低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 [J].
赵大军 ;
江玉华 ;
李莹 .
高原气象, 2011, 30 (05) :1158-1169
[9]   广西“6.12”特大暴雨中西南涡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 [J].
陈涛 ;
张芳华 ;
端义宏 .
气象学报, 2011, 69 (03) :472-485
[10]  
The Energy Budget of a Southwest Vortex With Heavy Rainfall over South China[J]. 傅慎明,孙建华,赵思雄,李万莉.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