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8
作者
刘崎
陆建平
王飞
王莉
田建明
金爱国
曾浩
机构
[1]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脑动脉狭窄; 脑动脉闭塞;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45.2 [核磁共振成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评价头颅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结合MR I常规扫描诊断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临床意义。方法3D CE-MRA及头颅MR I常规扫描发现颅内大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116例,其中43例同期行DSA检查。常规扫描采用横断面T1W、T2W和冠状面T2W成像;3D CE-MRA用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3D FISP),钆对比剂(Gd-DTPA)0.2 mmol/kg,注射速率3m l/秒,行增强前、增强后动脉期及静脉期3次扫描,每次扫描时间约10秒,图像减影后至工作站上三维重建。结果116例中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占72.4%;狭窄或闭塞以颈内动脉系统为多,占总狭窄或闭塞的68.7%;颈内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伴随的脑梗塞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塞的发生与侧支血管是否形成有关;43例同期行DSA检查者中,80.4%狭窄或闭塞的3D CE-MRA与DSA一致。结论头颅3D CE-MRA结合常规MR I扫描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检查技术,可快速而准确地显示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其相对应的脑梗塞,一次检查即能为临床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可作为脑梗塞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刘崎
    陆建平
    王飞
    王莉
    田建明
    金爱国
    曾浩
    [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03) : 46 - 50
  • [2] 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
    王作伟
    王大明
    刘树山
    翟乐乐
    郑大勇
    刘震川
    路威
    [J]. 中华外科杂志, 2002, (12) : 19 - 21
  • [3] 经皮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
    姜卫剑
    王拥军
    杜彬
    戴建平
    王素香
    王保国
    王桂红
    金旻
    [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2, (04) : 243 - 246
  • [4] 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的病理变化
    刘芳龄
    张微微
    周燕
    丁华野
    张苏
    田玉旺
    董彩霞
    [J]. 中华医学杂志, 1999, (08) : 46 -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