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25
作者
蒯守刚 [1 ,2 ]
邵海枫 [1 ]
王卫萍 [1 ]
范明 [1 ]
黄梅 [1 ]
尤金炜 [1 ]
王颖 [1 ]
机构
[1]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临床中心实验科
[2] 无锡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褪色沙雷菌; 碳青酶烯类; 质粒; 耐药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46.5 [微生物学检验];
学科分类号
100208 ;
摘要
目的研究ICU收集的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褪色沙雷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性序列-PCR(ERIC-PCR)分析耐药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特异性PCR和序列分析、接合试验、质粒提取和转化试验、质粒消除试验、外膜蛋白分析技术来分析介导碳青酶烯类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 12株肺炎克雷伯菌分属2个流行克隆型、13株大肠埃希菌属于5个流行克隆型、3株褪色沙雷菌属于2个流行克隆型;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分离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分别为16~128μg/ml和8~256μg/ml;所有菌株均扩增出介导碳青酶烯类耐药的KPC-2基因;3株褪色沙雷菌接合试验获得成功,部分菌株进行质粒提取、质粒分子杂交、质粒转化和质粒消除试验显示,KPC-2定位于约为56kb的质粒上;外膜蛋白比较分析显示部分耐药菌株发生外膜蛋白改变。结论医院ICU分离出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褪色沙雷菌;产KPC-2是介导对碳青酶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部分菌株外膜蛋白改变可能参与耐药;垂直传播以及通过质粒的水平传播可能是耐药株在ICU流行的主要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441 / 344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耐碳青酶烯鲍氏不动杆菌碳青酶烯酶基因型的研究 [J].
顾怡明 ;
郭丽 ;
张杰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3) :1638-1640
[2]   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同源性分析 [J].
胡庆丰 ;
吕火烊 ;
张玉霞 ;
沈蓓琼 ;
朱永泽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2) :1482-1484+1495
[3]   肺炎克雷伯菌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基因型检测 [J].
蒯守刚 ;
邵海枫 ;
王卫萍 ;
史利宁 ;
张小卫 ;
范明 ;
黄梅 .
临床检验杂志, 2008, (05) :358-361
[4]   2006-2007年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 [J].
肖永红 ;
王进 ;
赵彩云 ;
高磊 ;
郑波 ;
薛峰 ;
李湘艳 ;
郝凤兰 ;
代表Mohnarin协作组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08) :1051-1056
[5]   不同的DNA提取法对两种常见医院感染菌ERIC-PCR鉴定的影响研究 [J].
魏华 ;
孙立国 ;
朱晶 ;
张晓君 ;
朱晨光 ;
赵立平 ;
庞小燕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09) :1044-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