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视域下乡村社会管理水平提升的主体困境与破解

被引:1
作者
朱余斌 [1 ,2 ]
机构
[1]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
[2] 上海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善治; 乡村社会管理; 主体多元化; 主体困境; 破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和合作共管是实现善治的两个基本前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逐步形成并日渐完善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鲜明地体现了善治的基本取向。我国现行的乡村社会管理体制脱胎于长期实行的传统的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尽管管理主体已经多元化,但它们自身功能以及它们之间在乡村社会管理中合作共管功能的发挥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需要坚持治理和善治的理念,完善乡村社会管理各主体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分工协作、良性互动,架构起主体间社会管理网络。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论农村社会管理体系中“四个主体”的作用 [J].
林文泰 .
大连干部学刊, 2012, 28 (02) :33-35
[2]   社会管理体制的困境及其未来框架建构 [J].
张开云 ;
张兴杰 .
江海学刊, 2012, (01) :118-123+239
[3]   主体视阈下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提升问题的思考 [J].
焦存朝 .
学理论, 2010, (15) :76-77
[4]   让农民行使主体权利 [J].
于建嵘 .
中国改革, 2008, (11) :120-121
[5]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胡锦涛.人民出版社.2012,
[6]  
社会转型中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M].赵成福;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7]  
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M].俞可平;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  
治理与善治.[M].俞可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