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效率的综合能源系统能效分析模型

被引:29
作者
郭艳飞 [1 ]
吴强 [2 ]
程林 [1 ]
黄河 [2 ]
高松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2]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分析; 效率; 综合能源系统; 能源互联网;
D O I
10.13941/j.cnki.21-1469/tk.2017.09.020
中图分类号
TK01 [能源];
学科分类号
080702 ;
摘要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量分析"与基于热力学第一以及第二定律的"分析"方法是两种主要的热效率评价方法。以能源互联网能源侧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不同类型综合能源系统能量分析与分析数学模型,对北京市亦庄路南区能源互联网项目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案进行了能量效率和效率计算,得出不同规划方案能源系统与系统子模块的能量效率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规划方案的能源系统能量效率为71%93%,效率为34%40%。对于包含电、冷、热不同形态能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分析方法是评价系统热效率较为有效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387 / 139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典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稳态分析研究综述 [J].
王伟亮 ;
王丹 ;
贾宏杰 ;
陈沼宇 ;
郭炳庆 ;
周海明 ;
范孟华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 36 (12) :3292-3306
[2]   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及发展模式 [J].
邓建玲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6, 36 (03) :1-5
[3]   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简述 [J].
余晓丹 ;
徐宪东 ;
陈硕翼 ;
吴建中 ;
贾宏杰 .
电工技术学报, 2016, 31 (01) :1-13
[4]   能源互联网的认识和展望 [J].
姚建国 ;
高志远 ;
杨胜春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23) :9-14
[5]   能源互联网:驱动力、评述与展望 [J].
孙宏斌 ;
郭庆来 ;
潘昭光 ;
王剑辉 .
电网技术, 2015, 39 (11) :3005-3013
[6]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若干问题研究 [J].
贾宏杰 ;
王丹 ;
徐宪东 ;
余晓丹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07) :198-207
[7]   基于能量利用效率和耗能比的节能效果评估体系 [J].
朱永强 ;
尹忠东 .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7, (03) :33-36
[8]   一种螺杆式制冷机组能耗计算模型 [J].
黄建恩 ;
冯伟 .
暖通空调, 2007, (04) :121-126+131
[9]   火电机组回热系统损分布的通用矩阵方程 [J].
李永华 ;
李庚生 ;
闫顺林 .
动力工程, 2006, (04) :595-598+603
[10]   火电厂热力系统分析计算研究 [J].
张晓晖 ;
杨茉 ;
卢玫 ;
余敏 .
动力工程, 2004, (05) :703-706+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