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紫色土坡地氮素和磷素非点源输出的人工模拟研究
被引:26
作者:
高扬
[1
]
朱波
[1
]
周培
[2
]
汪涛
[1
]
缪驰远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保护研究所
[2]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院
来源:
关键词:
降雨模拟;
表面径流;
壤中流;
非点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氮素和磷素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限制因子,本文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紫色土坡地在降雨后产生的氮磷迁移过程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坡度(5°和10°)和不同降雨强度的模拟降雨过程中,供试的土壤产生两种径流模式: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多场人工模拟降雨中,单场降雨造成坡地总氮(TN)最大迁移量达2.13kg·hm-2,总磷(TP)最大迁移量达0.17kg·hm-2,地表径流的总氮和总磷(NP)输出与壤中流NP输出相差3~5倍,地表径流是TP输出的主要途径,而地表径流TN输出与壤中流TN输出差异不显著,壤中流也是TN迁移的另一重要途径;在相同坡度和降雨强度条件下,农田作物的覆盖作用能减缓地表径流量和N、P的迁移量具有明显作用,但产流时间的差异不大;在相同作物覆盖和降雨强度条件下,坡度越大其地表径流量和TN的迁移量也越大,土壤的NP迁移主要以TN为主。通过模拟降雨发现紫色土坡地土壤NP流失浓度与径流流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Cn=aQ2+bQ+c,降雨量是影响参数b的主要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1371 / 1376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