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侧柏混交林效益及种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13
作者
赵忠,薛德自,苏印泉,张凤兰
不详
机构
[1] 西北林学院林学系
关键词
油松;侧柏;混交林效益;种间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6 [森林的生态效益];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陕西省淳化县干旱阳坡立地上,10年生人工油松侧柏混交林的研究结果表明,侧柏属浅根型树种,根系系集中分布在0~40cm深的土层中,而油松根系在0~60cm深的土壤中呈均匀分布。混交林的根系在土壤剖面上,垂直分布趋于均匀。行间混交林、株间混交林均能显著提高油松、侧柏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同时能增强土壤中磷酸酶、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尽管株间混交林能明显改善林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提高油松、侧柏的枝叶生物产量,但行间混交林在这些方面却表现出强烈的负效应。混交林对油松、侧柏针叶中的氨、磷含量的影响,随混交方式而截然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土壤磷酸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探讨 [J].
赵兰坡 ;
姜岩 .
土壤通报, 1986, (03) :138-141
[2]   几种土壤蛋白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 [J].
曹承绵 ;
张志明 ;
周礼恺 .
土壤通报, 1982, (02) :39-40
[3]  
土壤肥力研究方法[M]. 农业出版社 , 严昶升主编, 1988
[4]  
森林土壤定位研究方法[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张子儒, 1986
[5]  
根系研究法[M]. 科学出版社[德]伯姆 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