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错位博弈的企业隐性知识流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3
作者
杨浩威
何建敏
李国良
机构
[1]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
关键词
错位博弈; 隐性知识; 知识流; 知识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0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F224.32 [博弈论];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1201 ;
摘要
隐性知识具有运动形态弥散性和存在形式多样性的特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隐显性知识的联系机制,考察了两家企业的知识流最优反应策略性质等。结果表明,企业间的知识流总会存在供需缺口,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重视培育企业的隐性知识流管理能力甚至比引进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知识的粘性、知识转移与管理对策 [J].
冯帆 ;
廖飞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09) :89-93
[2]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研究 [J].
黄建国 ;
仲伟俊 ;
梅姝娥 .
现代管理科学, 2007, (06) :10-11
[3]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条件下成本函数的进一步分析 [J].
唐小我 ;
慕银平 ;
马永开 .
中国管理科学, 2005, (04) :1-6
[4]   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研究 [J].
张庆普 ;
李志超 .
中国软科学, 2003, (01) :88-92
[5]   加速外溢与扩散——中国从外商直接投资获取的知识外溢效应 [J].
张燕生 ;
陈长缨 .
国际贸易, 2000, (12) :39-43
[6]  
A Barrier to the Diffusion of Tacit Knowledge[J] . KatsuyaTakii.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2004 (1)
[7]  
Learning How and Learning What: Effects of Tacit and Codified Knowledge o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Following Technology Adoption[J] . Amy C.Edmondson,Ann B.Winslow,Richard M. J.Bohmer,Gary P.Pisano.Decision Sciences . 2003 (2)
[8]  
Testing for the Transfer of Tacit Knowledge: Making a Case for Implicit Learning[J] . Wm.Benjamin Martz,Morgan M.Shepherd.Decision Sciences Journal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 2003 (1)
[9]  
Absorptive Capacity: A Review, Reconceptualization, and Extension[J] . Shaker A. Zahra,Gerard George.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 20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