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初步评估

被引:9
作者
曹罗丹 [1 ]
李加林 [1 ]
徐谅慧 [1 ]
袁麒翔 [1 ]
王明月 [1 ]
黄大鹏 [2 ]
机构
[1]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2] 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防灾减灾能力; 洪涝灾害; 宁波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宁波市地处浙东沿海,是典型重洪涝灾害地区.以宁波市下辖县(市、区)为基本评价单元,选定21个指标因子建立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宁波市防灾减灾能力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宁波市主城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最高;镇海区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高;北仑区、鄞州区和宁海县的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低;象山县、奉化市、余姚市和慈溪市的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最低.本研究结果可为宁波市洪涝灾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决策.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短时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验证 [J].
马国斌 ;
蒋卫国 ;
李京 ;
张静 ;
马兰艳 ;
李加林 .
地理研究, 2012, 31 (01) :34-44
[2]   安徽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估 [J].
黄大鹏 ;
郑伟 ;
张人禾 ;
霍治国 ;
李加林 ;
彭顺风 .
地理研究, 2011, 30 (03) :523-530
[3]   温州市乐清湾土地利用的生态风险——基于RS和GIS的分析 [J].
宋国利 ;
臧淑英 ;
钟婷婷 .
自然灾害学报, 2010, 19 (06) :76-85
[4]   多尺度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以宁波市为例 [J].
高占国 ;
朱坚 ;
翁燕波 ;
张彪 ;
诸云强 ;
杜宇峰 ;
潘双叶 ;
赵洋甬 .
生态学报, 2010, 30 (07) :1706-1717
[5]   基于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法 [J].
张小飞 ;
苏国韶 ;
吴彰敦 .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4 (03) :321-325
[6]   宁波市水旱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分析 [J].
童亿勤 ;
杨晓平 ;
李加林 .
灾害学, 2007, (03) :32-35
[7]   全球1950—2004年重大洪水灾害综合分析 [J].
蒋卫国 ;
李京 ;
王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5) :530-533
[8]   AHP和模糊综合评判在灾难恢复能力评估中的应用 [J].
陈敏刚 ;
董军 ;
张丽亮 ;
姚寒星 .
计算机工程, 2006, (18) :135-137+140
[9]   基于GIS技术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以辽河中下游地区为例 [J].
张会 ;
张继权 ;
韩俊山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6) :141-146
[10]   区域洪水灾害易损性评价 [J].
高吉喜 ;
潘英姿 ;
柳海鹰 ;
黄诗峰 ;
李岱青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6) :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