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中国现代性”建构

被引:15
作者
张艳涛
机构
[1]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现代性; 中国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3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摘要
在当代中国语境中,"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现代性"具有内在关联,它不仅帮助"判定"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而且"型塑"了当代中国人的"历史意识",还指明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中国道路"的探索,其根本宗旨也许正在于为人类的未来探索一种新的可能性——基于"中国现代性"之上的"中国经验",极有可能开辟"一种新的现代性文明形态"。这种新现代性既是"现代性一般"与"现代性特殊"的统一,又是"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也是"中国理论建构"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的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 [J].
张琳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2, (06) :165-171
[2]   当代中国的精神建设及其思想资源 [J].
吴晓明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5) :4-20+205
[3]   困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种反思性的视角 [J].
李海青 .
哲学动态, 2012, (03) :26-30
[4]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 [J].
丰子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3) :36-43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向 [J].
韩庆祥 ;
张健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3) :4-26
[6]   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J].
郗戈 .
江海学刊, 2012, (01) :77-83
[7]   “中国现代性”的追寻——对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主线的一种描述 [J].
侯才 .
哲学研究, 2010, (04) :3-8+128
[8]   论民众史观 [J].
郭德宏 .
史学月刊, 2009, (11) :5-11
[9]   论中国现代性 [J].
杨春时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2) :5-11+19
[10]  
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美) 默顿 (Merton;R.K.) ; 著.译林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