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补肾方药归经与靶器官雌激素受体的相关性
被引:11
作者:
武密山
[1
]
李恩
[2
]
赵素芝
[3
]
白霞
[1
]
李爱英
[1
]
机构:
[1]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
[2] 河北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
[3] 石家庄市桥东区医院
来源:
关键词:
骨质疏松/代谢;
归经;
受体,雌激素/代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1 [中药药性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分析补肾方药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归经与靶器官雌激素受体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04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选择3月龄健康SD雌性和雄性大鼠各70只。常规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非经非穴位外贴组,每组雌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喂正常饲料,自由饮水外,其余各组均喂饲低钙饲料,饮用蒸馏水,每周2次在大鼠大腿内侧肌肉注射地塞米松0.1mg/100g体质量,5周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喂养条件不变;补肾中药组将补肾方药总成分按0.8g/100g体质量灌喂给药,补肾方药由地黄、淫羊藿、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药物组成;膀胱经外贴组在膀胱经选肾俞、飞扬;肾经外贴组在肾经选太溪、大钟;非经非穴位外贴组在大腿内侧肌肉丰厚处选非经非穴位,具体的穴位选择参照《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和《大鼠穴位图谱的研制》。大鼠背部、下肢脱毛,清洗穴位,于脱毛区贴上相应的膏剂,左右交替进行。观察16周后,各组大鼠处死,股动脉放血,与口服补肾方药比较治疗骨质疏松。以血清雌二醇、睾酮、骨密度、降钙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比值,Ca、P、碱性磷酸酶,各组大鼠骨组织中Ⅰ型胶原和LMP-1mRNA表达,各组雌性大鼠骨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表达为衡量指标,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雌二醇、睾酮、骨密度均降低(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雌二醇、睾酮、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均<0.01)。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甲状旁腺素升高,降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均降低(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甲状旁腺素下降,降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均明显升高(P均<0.01)。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碱性磷酸酶升高(P<0.05),Ca、P差异均不显著;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碱性磷酸酶下降(P<0.05),Ca、P差异均不显著。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Ⅰ型胶原/β-actin和骨矿化相关蛋白/β-actin的表达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Ⅰ型胶原/β-actin和骨矿化相关蛋/β-actin的表达均上调(P均<0.05)。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的表达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的表达均上调(P均<0.05)。结论:补肾方药通过两种不同途径给药后发挥“归经”作用,至少在骨和性腺两个靶点起作用,使骨组织中Ⅰ型胶原和骨矿化相关蛋白表达上调,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表达上调,促进雌二醇、睾酮、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升高,结果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逆转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1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