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动态预测模型构建与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8
作者
罗璐琴
周敬宣
李湘梅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动态预测; 指标体系; 偏最小二乘算法; VIP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生态足迹的动态预测能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但其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以武汉市为例,选取表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建立了社会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在对武汉市1978~2004年生态足迹时间序列计量的基础上,应用偏最小二乘算法构建了生态足迹动态预测模型,并根据VIP值的大小分析了各指标对生态足迹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武汉市"十一五"规划期间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其中规划期末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810 5 hm2,高于全球生态阈值(人均生态足迹为2.200 0 hm2);根据VIP值得出人口、能源消费量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并就如何实现武汉市"十一五"规划目标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将科技进步贡献率、能源消费量等重要因子纳入社会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弥补了在生态足迹定量测度中忽略社会、经济、科技因素对其影响的不足;另一方面,引入偏最小二乘算法中的VIP值更准确地评价了各指标对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为生态足迹动态预测研究作了进一步地完善与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440 / 4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How to calculate and interpret ecological footprints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the case of Austria 1926–1995.[J].Helmut Haberl;Karl-Heinz Erb;Fridolin Krausmann.Ecological Economics.2001, 1
[2]   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子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与应用 [J].
吴开亚 ;
王玲杰 .
资源科学, 2006, (06) :182-188
[3]   1990~1999年安徽省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J].
张红霞 ;
苏勤 ;
章锦河 ;
王群 .
生态学杂志, 2006, (01) :39-44
[4]   区域人均生态足迹的社会经济驱动模型——以1995年2003年江苏人均足迹为例 [J].
赖力 ;
黄贤金 ;
刘伟良 .
资源科学, 2006, (01) :14-18
[5]   南京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均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 [J].
檀满枝 ;
陈杰 ;
田晓四 ;
张学雷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6) :82-87
[6]   滇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足迹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 [J].
蒋依依 ;
王仰麟 ;
张源 .
生态学杂志, 2005, (12) :1418-1424
[7]   1978年003年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J].
陈敏 ;
张丽君 ;
王如松 ;
怀保光 .
资源科学, 2005, (06) :132-139
[8]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中国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 [J].
元相虎 ;
李华 ;
陈彬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3) :38-42
[9]   生态足迹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以中国各省(区市)1999年生态足迹为例 [J].
蒋莉 ;
陈治谏 ;
沈兴菊 ;
郭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2) :238-242
[10]   生态经济持续性的度量和趋势预测——以甘肃武威市为例 [J].
尤飞 ;
钟有丽 ;
王传胜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6) :74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