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区间Shapley值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收益分配方法

被引:23
作者
毛燕玲 [1 ]
曾文博 [2 ]
余国松
肖教燎
机构
[1] 不详
[2] 南昌大学管理学院
[3] 不详
[4]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5] 不详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土地出让; 宅基地退出补偿; 收益分配机制; 区间Shapley值;
D O I
10.16493/j.cnki.42-1627/c.2015.05.012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基于财产与权利补偿论和合作博弈理论构建了农村宅基地退出收益分配的理论模型,结合一个实际的城郊农村宅基地退出案例,对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农户的效用情况和合作收益分配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影响农民参与宅基地退出积极性的主要原因为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欠科学,建立具有合作共赢的宅基地退出收益分配机制是宅基地退出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基于梯形模糊数的改进区间Shapley值分配方案综合考虑了参与主体在合作联盟中的地位、各自对联盟的资源贡献率及承担的风险水平,兼顾"他律优于自律"原则,能有效促成农户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并实现收益分配优化。实证结果也表明改进区间Shapley值法作为农村宅基地退出收益优化分配方案,激励效果更显著,更为可行与公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1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1]   我国农地转非自然增值分配的“私公兼顾”论 [J].
周诚 .
中国发展观察, 2006, (09) :27-29+26
[22]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要分清主客体 [J].
李延荣 .
中国土地, 2006, (02) :14-15
[23]   征地补偿测算方法研讨会综述 [J].
邹晓云 ;
张晓玲 ;
柴志春 .
中国土地科学, 2004, (03) :63-64
[24]   供应链中合作伙伴收益原则研究 [J].
叶怀珍 ;
胡异杰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4, (01) :30-33
[25]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主体与收益分配 [J].
卢吉勇 ;
陈利根 .
中国土地, 2002, (05)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