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个体歧视知觉与应付方式关系

被引:13
作者
缪丽珺
徐小芳
盛世明
机构
[1] 上饶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个体歧视知觉; 应付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1 [儿童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个体歧视知觉与应付方式的关系,为保障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自编个体歧视知觉问卷(PPDQ)与应付方式问卷(CSQ)对333名小学六年级的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留守儿童个体歧视知觉问卷中总个体歧视知觉、思想观念歧视知觉、行为接触歧视知觉、不良影响归因歧视知觉、犯错倾向歧视知觉、被对待方式歧视知觉因子分分别为(1.37±0.41)、(1.21±0.43)、(1.31±0.59)、(1.38±0.59)、(1.31±0.58)、(1.64±0.67)分,应付方式问卷中自责、合理化因子分分别为(0.41±0.28)、(0.45±0.24)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总个体歧视知觉对其自责(β=0.269,P=0.000)与合理化(β=0.228,P=0.002)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其解决问题(β=-0.178,P=0.016)有负向预测作用;被对待方式歧视对其自责(β=0.252,P=0.001)与合理化(β=0.238,P=0.001)有正向预测作用,行为接触歧视对其求助(β=-0.169,P=0.022)有负向预测作用,不良影响归因歧视对其解决问题(β=-0.152,P=0.040)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个体歧视知觉对留守儿童应付方式产生消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53 / 35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留守儿童的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及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赵丽丽.蚌埠医学院.2012, 03
[2]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attributions to discrimination: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dvances.[J].Brenda Major;Wendy J. Quinton;Shannon K. McCoy.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02,
[3]   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 [J].
范李姣 ;
邵景进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1 (06) :32-36
[4]   民族地区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与健康关系 [J].
刘寿 ;
王兆芬 ;
张发斌 ;
杜文琪 ;
李斌 .
中国公共卫生 , 2013, (07) :1034-1038
[5]   医学新生应付方式及社交焦虑与心理健康关系 [J].
于斌 ;
王英 ;
刘惠军 .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 (12) :1655-1656
[6]   歧视知觉、逆境评价和流动人口心理适应的关系 [J].
胡伟 ;
王芳 ;
马丽霞 ;
林丹华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 20 (05) :679-683
[7]   农村留守初中生人格、自我效能与心理健康关系 [J].
刘小先 .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 (09) :1210-1212
[8]   儿童歧视知觉模型述评 [J].
王明忠 ;
范翠英 ;
周宗奎 .
心理学探新, 2012, 32 (04) :303-309
[9]   湖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张连生 ;
杨洁 ;
朱玉婷 ;
向安莉 .
中国公共卫生 , 2012, (02) :170-171
[10]   学习不良初中生应对方式、教养方式与情绪状况的关系 [J].
周路平 ;
孔令明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0, 9 (06) :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