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歧视知觉模型述评

被引:3
作者
王明忠
范翠英
周宗奎
机构
[1]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歧视知觉; 社会比较; 个体-群体间歧视不一致; 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2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Brown和Bigler提出了儿童歧视知觉模型,分析了歧视知觉的三个影响因素:认知因素、情景因素和个体差异因素,每个因素都包含了多个影响儿童歧视知觉的子因素。该模型展示了这些因素影响儿童歧视知觉的机制。完善该模型需要探讨其与信息加工理论、发展群际理论、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的兼容性。歧视知觉的类型需要进一步细化,因此在综合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和发展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歧视知觉的分类方案。未来研究还要进一步探讨情绪、文化以及年龄因素对儿童歧视知觉的影响,并探讨该模型对歧视干预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03 / 3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述评 [J].
王明忠 ;
范翠英 ;
周宗奎 .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 (11) :1789-1799
[2]   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及与自尊的关系 [J].
刘霞 ;
申继亮 .
心理科学, 2010, 33 (03) :695-697
[3]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歧视知觉在歧视经历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分析 [J].
蔺秀云 ;
张锦涛 ;
方晓义 ;
赵俊峰 ;
兰菁 ;
李晓铭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01) :59-66
[4]  
自谦:中国人一种重要的行事风格初探[J]. 胡金生,黄希庭. 心理学报. 2009(09)
[5]   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 [J].
方晓义 ;
范兴华 ;
刘杨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04) :93-99
[6]   文化模式及其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J].
叶浩生 .
心理科学, 2004, (05) :1032-1036
[7]   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情绪-认知整合模型 [J].
王沛 ;
胡林成 .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04) :411-416
[8]  
Mental Health Support Groups, Stigma, and Self‐Esteem: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lications of Group Identification[J] . Jason W.Crabtree,S. AlexanderHaslam,TomPostmes,CatherineHaslam.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 2010 (3)
[9]  
Defining discrimination across cultural groups: Exploring the[un-]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J] . Mark P. Orbe,Sakile K. Cama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 2010 (3)
[10]  
Future Directions: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Justice[J] . MelanieKillen,Judith G.Smetana. Social Development . 2010 (3)